在比特幣“數字黃金”的屬性愈發(fā)受到認可之際,一直致力于比特幣即時轉賬、拓展比特幣“支付貨幣”屬性的閃電網絡,終于攻下重要一城:北京時間12月4日起, Bitfinex正式支持閃電網絡存取款,與此同時,Bitfinex選擇與加密禮品卡提供商Bitrefill進行合作。
值此關口,2019年步伐不斷的閃電網絡,落地一年多來發(fā)展歷程究竟如何,此次的突破又意味著什么?2020年會是它的爆發(fā)之年嗎?
1. 比特幣不再是“貨幣”?
在紀錄片《區(qū)塊鏈之新》中,主持人嘗試體驗用比特幣支付,沒曾想,購買一塊價值4美元的提拉米蘇,所需的手續(xù)費竟高達20美元以上,數倍于商品本身的價值。
這并非個例,而是比特幣在支付領域愈來愈難用的一個真實縮影。隨著近些年比特幣價格的不斷上漲和使用量的劇增,受限于區(qū)塊容量、平均10分鐘出塊機制和打包交易設計的它,手續(xù)費一路水漲船高,最高時單筆手續(xù)費甚至高達上百美元,愈發(fā)脫離“全球支付貨幣”的本心。
尤其2017年以來,比特幣支付的高昂成本使得原本“數字黃金”與“支付貨幣”的天平逐步失衡,前者的聲浪日漸蓋過后者,“比特幣耶穌” Roger Ver 更是直言不諱:比特幣不再是“貨幣”。
對于每秒鐘僅能處理 7 筆交易的比特幣來說,如何實現(xiàn)小額、高頻、快捷的零售場景下即時支付,一度成為其“全球支付貨幣”愿景的最大痛點所在。
如何使得用比特幣買一瓶礦泉水、點一杯咖啡成為可能?諸多嘗試由此展開,其中就包括了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這條從一開始就爭議不斷的道路。
2. 在爭議中前行的閃電網絡
2018 年 3 月測試版開始落地的閃電網絡,是比特幣的第二層鏈下擴容解決方案,它的主要原理是:將交易放到比特幣主鏈之外,使得用戶以更低的費用和更高的效率提存、轉移比特幣。
在主鏈之外,閃電網絡允許節(jié)點間打開支付通道,所有付款通道保持活躍,直到任何一方自愿離開渠道并關閉它,理論上可以支持每秒數百萬以上的交易,交易時間以毫秒計,交易費用極低,足以支持小額、高頻的零售場景支付。這使得用比特幣買一瓶礦泉水這樣的應用場景重新變得經濟可行,其天然為解決比特幣小額快速支付而生。不過,由于安全性等諸多技術爭議和市場的認知慣性,自落地以來,閃電網絡雖然步伐驚人,但從體量角度來看,則進展相對緩慢。
技術向來不止于技術,作為與區(qū)塊鏈世界最具權勢的公司之一——Blockstream 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解決方案,閃電網絡一直都承載了多重交鋒:在曾經事關比特幣頭等大事的“擴容之爭”中,Blockstream 代表的 Core 派支持隔離見證+閃電網絡,不支持擴容;而吳忌寒代表的“大區(qū)塊派”支持擴容 + 隔離同時進行,這也使得閃電網絡一度成為戰(zhàn)場攻訐的焦點。
不過,無心插柳柳成蔭,今年年初的“閃電火炬”傳遞活動,意外成了一個效果極佳的突破口。
事情起于 2019 年 1 月 19 日,閃電網絡“火炬?zhèn)鬟f”發(fā)起人 Hodlonaut 在 Twitter 稱,計劃將 10 萬聰(約 3.4 美元)隨機通過閃電網絡贈送在該帖子下留言的一位回復者。他申明希望接收者可以增加 1 萬聰,然后將這筆費用再贈送給另外一人,從而讓這個贈送活動不斷傳遞下去,每一個參與者都將在無形中成為閃電網絡的推廣大使。
此想法一推出,就迅速刮起席卷整個行業(yè)的旋風,不僅 Twitter 創(chuàng)始人 Jack Dorsey、摩根溪創(chuàng)始人 Anthony Pompliano、比特幣耶穌 Roger Ver、業(yè)內知名人士趙長鵬、LinkedIn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 Reid Hoffman、《精通比特幣》作者 Andreas Antonopoulos 等業(yè)內知名人士紛紛接棒,連富達投資子公司 Fidelity Digital Assets 這般的傳統(tǒng)金融機構也參與其中。
至“閃電火炬”傳遞結束,它共歷時 79 天,經歷 284 次傳遞,總計 273 人參與,跨越了 56 個國家,累計交易了 6.86 個比特幣,大大推動了閃電網絡的認知提升和落地普及。
如今從節(jié)點數量、通道數量、網絡容量等指標衡量,閃電網絡在過去一年間都出現(xiàn)了數倍的增長。據 1ML 數據,截止 12 月 15 日,其線上支付節(jié)點已達10743 個,支付通道接近 35000 個,鎖定的 btc 更是突破 850 枚 (約合610 萬美元)。
今年的“火炬?zhèn)鬟f”活動加之 Bitfinex 首開的主流平臺濫觴,閃電網絡的星星之火,已漸有燎原之勢。
3. 閃電網絡未知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不過,事關其安全性的質疑和可用性的批判從未停止過,今年 10 月份達到了頂峰:有網友在 Reddit 發(fā)帖稱,資金因為操作失誤在閃電網絡上“丟了” 4 個比特幣。
雖然后續(xù)該網友通過一系列的回補操作成功找回,但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再一次讓普羅大眾對閃電網絡的安全性發(fā)出質疑,而且也從側面體現(xiàn)了“閃電網絡”操作的復雜程度——使用閃電網絡的門檻太高,需要明白節(jié)點、通道等概念,普通人很難弄明白。
幣信高級開發(fā)工程師 Daniel Socials 直言,閃電網絡目前只建議小額支付:
一是大額支付比小額支付更容易耗盡通道資金;
二是閃電網絡目前規(guī)模還不大,安全性、易用性都存在一些問題,可能存在一些未知的風險。
不少專業(yè)人士也表示,在閃電網絡尚不成熟的今天,建議盡量避免在通道上存儲大量資金。所以可以預見的是,盡管閃電網絡在自身規(guī)模和平臺等支持受眾上已經開始取得可喜突破,但對于更大更遠的未來,還充滿著未知。
畢竟對自發(fā)運行十數年尚未出現(xiàn)大規(guī)模安全事件的比特幣而言,具體落地不足兩年的閃電網絡,仍顯得稚嫩,需要時間和市場慢慢做出反應。
4. 星火可見,燎原之日尚未可知
作為首家支持閃電網絡的主流平臺, Bitfinex 首席技術官 Paolo Ardoino 對閃電網絡一直青睞有加:LN 和 LN 資產不僅是最好的 點對點小額支付解決方案,而且是非常出色的 B2B 結算層。
除此之外,業(yè)界對此看法不一,雖然整體對閃電網絡態(tài)度樂觀,但亦不乏針鋒相對。
幣信 CMO 熊越表示此舉對比特幣是個好消息,他覺得 Bitfinex “會逼迫其他大平臺也支持閃電網絡,再加上幾大錢包已經支持閃電網絡了,閃電網絡作為一種基礎設施就算是初步落地了;
“硅谷王川”在微博甚至表示“閃電網絡作為超級錢包,或將徹底超越現(xiàn)有金融體系”;
而萊比特礦池 CEO 江卓爾對閃電網絡則是徹頭徹尾的批評:不用閃電,用戶直接充到平臺就行了,用閃電,得先一筆主鏈交易打開通道(充幣到通道里),然后平臺要拿到幣,還得一筆主鏈交易關閉通道(從通道里提幣)。除非是往復型不斷充提充提的,但這樣的用戶極少,否則用閃電就是多此一舉”。
最近,福布斯關于“2020年區(qū)塊鏈和加密領域十大預測”中,專門提及閃電網絡的應用將出現(xiàn)可喜增長。爭議中艱難前行的的閃電網絡,在小額支付上做的努力,究竟能在比特幣“全球支付”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zl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