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9日呼吁,當前,AI領域芯片已“炒作”過熱,在目前還沒有出現AI通用算法的芯片,以及,AI殺手級應用尚未出現的情況下,AI芯片未來發(fā)展還有長路要走。而推進AI芯片需要軟件、硬件“雙輪驅動發(fā)展”,其中,軟件更是扮演核心的關鍵角色。
發(fā)展AI芯片不可或缺
魏少軍在9日全球AI芯片創(chuàng)新峰會上做出上述表示。他指出,當前人工智能算法非常多,層出不窮并沒有統(tǒng)一,根據應用不同,因應算法也不同;從硬件芯片來說,需要具備AI深度學習引擎,從云端向終端遷移的過程,需要極高效能通用深度學習引擎。這也是GPU大行其道的原因,因為至今看來,GPU能實現很好的AI計算量。
盡管目前在AI領域,計算無處不在,但他話鋒一轉,提出一個問題:盡管目前AI應用涵蓋了生產領域、生活各個應用層面,但究竟什么才是AI的“殺手級應用”?與人們生活周遭真正不可或缺的日常AI應用?至今,應還沒答案。
他進一步指出,智能軟件的作用一點不比芯片差,其實軟件更是核心,智能硬件要跟著軟件不斷的變化,芯片要能夠被軟件所定義動態(tài)的改變運算任務。
AI運算 軟硬件實時動態(tài)變化
他說,為了提振美國電子產業(yè),由美國國防部先進計劃署 (DARPA)推動的電子產業(yè)振興計劃(ERI)針對后摩爾定律(post-Moore’s-law)時代的新材料、架構與設計流程,在科技領域尋求突破。其中設計環(huán)節(jié),就提到“軟件定義硬件”(software define hardware),而所謂的“實時”指的是運行300-1000納秒內硬件隨著軟件而跟著變化。
他說,這部分清華大學比起國外早在十年多前就在做了。由于FPGA有其缺陷, 要做到軟件定義很難, 但是可重構計算架構需要硬件、軟件都動態(tài)進行改變, 這方面不僅改變傳統(tǒng)計算結構,AI算法也不停變換,需要深度神經網絡來定義硬件。
清華大學目前可重構芯片Thinker就是基于此一出發(fā)點,根據通用、專用版本進行網絡運算,提高系統(tǒng)能效,目前有Thinker 1、Thinker 2及獲MIT極高評價的Thinker X 。
AI殺手級應用還沒出現
他總結認為,現在AI芯片已經被過度“炒作”, 尤其媒體跟風起到很大作用。實際上,目前還沒有出現像CPU一樣的AI通用算法芯片,AI殺手級應用還沒出現,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但是,未來AI通用芯片會出現嗎?如果出現了其架構又為何?他認為,如果沒有,那么目前大部分的業(yè)者恐怕都將成為最令人欽佩的“先烈”,因為只是針對現有特定的垂直場景應用開發(fā)IP核,最后多會被大公司所吸收。未來2-3年行業(yè)恐怕會進入技術變革的一輪低潮期。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863瀏覽量
211781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896瀏覽量
269108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887瀏覽量
35025
原文標題:魏少軍警語:AI芯片“炒作”過熱 恐將都成“先烈”!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