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可以了解什么?
DDR-DDR4內存模塊的差異以及對比;
邏輯BANK的概念與定義;
芯片的位寬的解釋。
下圖是DDR3的PHY IP Core的定義規(guī)范。
DDR-DDR4的物理結構差異
首先,我們來對比一下DDR, DDR2, DDR3 SDRAM, and DDR4 SDRAM物理結構上的差別,如下圖所示。
下表是SDRAM-DDR4前后的電壓,時鐘,速率的對比詳圖。
SDRAM, DDR1, DDR2, DDR3以及DDR4對比表
邏輯BANK與芯片位寬
我們平時看到的SDRAM都是以模組形式出現,即便是手機或者pad中的內存單元,一般一會是好幾顆,為什么要做成這種形式呢?要解釋這個問題,首先要接觸到兩個概念:物理Bank與芯片位寬。
1、邏輯Bank
簡單地說,SDRAM的內部是一個存儲陣列。由于采用管道式存儲(如同排隊買票),就很難做到隨機訪問了。
陣列就如同表格一樣,將數據“填”進去,你可以它想象成一張表格。和表格的檢索原理一樣,先指定一個行(Row),再指定一個列(Column),我們就可以準確定位所需要的單元格,這就是內存芯片尋址的基本原理。對于內存來說,這個單元格可稱為存儲單元,那么這個表格(存儲陣列)我們就稱之為邏輯Bank(Logical Bank)。
由于SDRAM的工作原理限制,單一的邏輯Bank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尋址沖突,大幅降低內存效率,因此由于技術、成本等各方面原因,不可能一顆芯片只做一個全容量的邏輯Bank。所以架構師在SDRAM內部分割成多個L-Bank,在DDR2的標準中,邏輯Bank的數量是8個。
這樣一來,在進行尋址時就要先確定是哪個邏輯Bank,然后再在這個選定的邏輯Bank中選擇相應的行與列定位內存單元進行尋址??梢妼却娴脑L問,一次只能是一個邏輯Bank工作,而每次交換的數據就是邏輯Bank存儲陣列中一個“存儲單元”的容量。
2、芯片位寬
傳統(tǒng)內存系統(tǒng)為了保證CPU的正常工作,必須一次傳輸完CPU在一個傳輸周期內所需要的數據。而CPU在一個傳輸周期能接受的數據容量就是CPU數據總線的位寬,單位是bit(位)。當時控制內存與CPU之間數據交換的芯片也因此將內存總線的數據位寬等同于CPU數據總線的位寬,內存的位寬需要與CPU對應,才能正常運行。
SDRAM內存系統(tǒng)必須要組成一個物理Bank的位寬,才能使CPU正常工作,那么這個物理Bank位寬怎么得到呢?這就涉及到了內存芯片的結構。
每個內存芯片也有自己的位寬,即每個傳輸周期能提供的數據量。理論上,完全可以做出一個位寬為64bit的芯片來滿足物理Bank的需要,但這對技術的要求很高,在成本和實用性方面也都處于劣勢。所以芯片的位寬一般都較小。對于臺式機市場所用的SDRAM芯片位寬最高也就是16bit,常見的則是8bit。這樣,為了組成物理Bank所需的位寬,就需要多顆芯片并聯工作。對于16bit芯片,需要4顆(4×16bit=64bit)。對于8bit芯片,則就需要8顆了。
這樣大概可以說清楚芯片位寬、芯片數量與物理Bank的關系。物理Bank其實就是一組內存芯片的集合,這個集合的容量不限,但這個集合的總位寬必須與CPU數據位寬相符。
責編AJX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51瀏覽量
423980 -
RAM
+關注
關注
8文章
1368瀏覽量
114731 -
內存
+關注
關注
8文章
3028瀏覽量
7408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