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fā)燒友網訊:集成電路不僅物理外觀小,其產業(yè)規(guī)模也不大,但小小的集成電路卻非常重要。人們***它的定位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yè),是培育發(fā)展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推動信息化和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的核心與基礎?!边@些年來,集成電路一直是我國外貿中單品進口額最大的商品,在信息產業(yè)日新月異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是什么在困擾著我國集成電路行業(yè)的發(fā)展呢?如何擺脫“政治巨人 IC小國”之辱?本文通過對2012中國IC設計廠商TOP 10現(xiàn)狀及產業(yè)格局分析,找尋2013年,中國集成電路發(fā)展之路。電子發(fā)燒友網整理了業(yè)界各專家與研究人員的觀點,以饗讀者。
“政治巨人 IC小國”之辱
80年代初期,在華晶引進日本東芝集成電路的同時,南韓三星也向日本東芝引進了同樣的IC生產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三星的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已經躋身世界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的前列,三星公司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商和供應商。一個政治巨人,一個泱泱大國,竟自嘆連一個三流小國家都不如,難道是水土異也?
一、中國集成電路的崛起
中國集成電路的快速發(fā)展,主要是從無錫華晶(742廠)引進日本東芝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開始的,華晶引進集成電路生產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當時大量引進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的各彩電生產廠進行元器件配套。除了無錫華晶之外,先后還有上海貝嶺、上海飛利浦和深圳賽意法等企業(yè)也從國外引進集成電路生產線。
1979年上海金星電視機廠(原英雄牌鋼筆廠)是中國第一家從日本(日立)引進彩色電視機生產技術的彩電生產廠,緊接著在全國各省市都爭先恐后引進國外彩色電視機生產線,如:天津北京牌電視機廠(712廠)、北京牡丹電視機廠、西安黃河電視機廠、四川長虹電視機廠、南京熊貓電視機廠等。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中國先后從國外引進彩電生產技術的企業(yè)大約有30多家。到了1986年的時候,中國從事彩電生產的企業(yè)一下子達到147家,這種發(fā)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當然,所有的電視機生產線引進項目都需要經國務院批準。因此,彩電產業(yè)是我國電子工業(yè)發(fā)展最快的行業(yè),我國電子工業(yè)的騰飛就是從引進電視機生產技術開始的。
我國在引進日本東芝的集成電路生產線之前,集成電路生產技術幾乎是一片空白,這是由于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基本上是一個與世界隔絕的國家,那時候,國內可以拿得出手的集成電路貢品,大概只有幾種門數(shù)不超過50個的TTL(晶體管-晶體管邏輯電路)集成電路。
我國在引進彩電生產技術之初,基本上都是采用來料組裝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人們所說的SKD或CKD(散件組裝)生產線。由于進口材料需要外匯,因此,來料配額還是由政府部門直接統(tǒng)管;每年年初,全國將近150家彩電企業(yè)都要集中到北京開會,大家都絞盡腦筋向政府爭要配額。我國政府把彩電技術引進作為國家電子工業(yè)發(fā)展起步的同時,也把元器件技術引進定為彩電國產化的“一條龍”工程,使我國的基礎電子元器件工業(yè)也得到飛速發(fā)展。因此,“來料加工”一時成為了我國技術引進的代名詞,我國電子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基本上就是以“來料加工”起步的。
1984年電子工業(yè)部做出了加速彩電國產化步伐的決策,實施彩電國產化“一條龍”工程,并成立了彩電國產化領導小組(組長趙漢鼎);1985年國家經委把彩電國產化列為全國12項重大引進消化吸收項目之一,對彩電國產化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技術開發(fā),從政策和資金上***予了重點支持;電子工業(yè)部和冶金、化工、輕工、紡織、建材等九個部委聯(lián)合召開會議,部署了彩電原材料的國產化工作。彩電國產化領導小組還組織成立了一個由北京三所牽頭,全國30多家電視機廠參與的彩電技術聯(lián)合設計小組,為全國的電視機廠設計國產電視機。當時,人們都風趣地把這種聯(lián)合設計的電視機稱為“中華牌電視機”。
1990年以后,我國的彩電配套廠基本建立,彩色顯像管廠有陜西彩虹、北京松下、南京華菲、上海永新、東莞福地、深圳賽格日立、以及三星等;集成電路生產廠有無錫華晶、上海菲利蒲、上海貝嶺、深圳賽意法等;晶體管廠有佛山無線電四廠;電容器廠有廈門法拉和佛山無線電三廠等;而后,在廣東、浙江、江蘇等地也先后出現(xiàn)了成千上萬的地方民營企業(yè),專門從事各種電子元器件的來料加工生產,現(xiàn)在,這些企業(yè)大多數(shù)已經成為中國電子工業(yè)的主要元器件供應商,是中國電子產品配套市場中的生力軍。
二、迷霧中的中國集成電路企業(yè)
1980~1995年是中國彩電企業(yè)行業(yè)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彩電國產化“一條龍”工程的實施,改變了我國主要依靠散件組裝彩電的狀況,僅僅經過15年的努力,彩電國產化水平就基本達到了95%以上,除了極少部分IC還需要進口外,其它器件全部可以采用國產化。據(jù)測算,每年可節(jié)省外匯135億美元(當年市值),彩電企業(yè)成為產值和利稅大戶。
在此期間,華晶集成電路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以此,華晶集成電路生產廠很快就發(fā)展成為華晶集團。直到1995年,華晶生產的TA兩片IC(TA7680、TA7698)產品一直都是供不應求,年產值達幾十億元(當年市值),每年為國家節(jié)省了大量美金??上Ш镁安婚L,正是由于華晶公司這個IC產品十幾年來一直供不應求,使得華晶公司太安于現(xiàn)狀,一直只愿意充當來料加工這個角色,沒有存心自己搞技術開發(fā),幾年之后,在國外彩電IC一代接一代地推出新產品的時候,華晶的IC產品相形見絀,再無人問津,從此一蹶不振。不過,這也不能全怪華晶,因為,在計劃經濟的年代,企業(yè)的生死主要還是由政府部門來決定。
在華晶引進日本東芝集成電路的同時,南韓三星也向日本東芝引進了同樣的IC生產技術,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現(xiàn)在三星的集成電路制造技術已經躋身世界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的前列,三星公司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商和供應商。一個政治巨人,一個泱泱大國,竟自嘆連一個三流小國家都不如,難道是水土異也?
跟隨華晶集團而去的還有一大批彩色電視機生產廠,如:上海金星電視機廠、上海飛躍電視機廠、南京熊貓電視機廠、天津北京牌電視機廠、北京牡丹牌電視機廠、西安黃河電視機廠、武漢電視機廠、杭州西湖電視機廠等等,這些都是當年擲地有聲的名牌電視機廠。
1995年以后,由于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出現(xiàn),以及數(shù)字技術在電視機中的應用,首先是逐行掃描電視機,而后是數(shù)字顯示器(平板電視)的出現(xiàn),以及模擬電視逐步被數(shù)字電視取代,使原來***國內電視機配套的IC企業(yè)幾乎全部退出了中國的電視機市場。2000年之后,幾乎沒有一家國產IC企業(yè)的產品能夠再進入中國的彩電市場,盡管國家***予IC制造企業(yè)很多優(yōu)惠政策,并且中國的彩電產量還是排名世界第一,這種結局,不但使從事IC制造企業(yè)臉色難看,也令大量使用IC 的人感到嘆息。
目前,我國的IC應用市場最大的還是在家電和通信產品兩個領域,中國的彩電市場一直在線性增長, 2003年,中國的彩電年產量達8230萬臺,2010年達到了歷史最高點11493萬臺;手機產量每年超過5億部,2010年中國手機產量超過7億部; 2008年我國生產電腦1.47億臺,占全球2008年3.022億臺電腦銷量的一半;還有大量的附屬產品,如DVD、電腦顯示器、電源適配器等產品。在這些消費電子產品中,IC的產值約占總產值的20~25%,由此可以估算出,光這幾大家電產品使用IC的市場,就超過3000億元。
雖然中國的IC用量逐年在增加,但中國的IC企業(yè)開發(fā)或生產的IC產品在這些家電產品中占的比例卻非常小,并且越往后,國產IC在家電產品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現(xiàn)在,在集成電路世界,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草寇打敗正規(guī)軍的例子處處皆是。例如,現(xiàn)在國產彩電和手機大量使用的IC產品,分別都是兩個以前聞所未聞的***公司生產的,一個叫MStar,另一個叫MTK。這兩家公司以前都不是IC班科出身,但他們的IC產品卻能統(tǒng)領中國IC市場的半邊江山,這個例子更應該值得我們好好分析。
在電子產品更新?lián)Q代速度突飛猛進的年代,出手要快,服務要好,價格合理,這三個要素可能是IC公司贏得市場的主要原因。在MStar出臺之前,國際上很多著名IC廠家都曾到過中國的彩電企業(yè)推銷其IC產品或技術方案,如,美國著名的數(shù)字電視IC廠家,TELELOGIC和ZORAN公司,他們在向中國彩電企業(yè)推銷技術方案時,首要條件就是要***他們先交3萬元入門費,他們才愿意提供IC技術資料和軟件開發(fā)平臺,他的合理解釋是要收DEMO的開發(fā)費。顯然,這是他們認為***女兒不愁嫁的傲慢,這個條件對于所有的中國彩電企業(yè)都是不可接受的。
現(xiàn)在很多***的IC廠商,以及LCD模組生產商,幾乎都已把IC的全部應用技術向整機廠開放和提供全套技術服務,只要整機廠愿意做或能做的,他們都愿意轉讓***整機廠來做,整機廠不愿意做或不能做的,他們才自己做。例如,***奇美的LCD平板顯示器面板生產技術,他們的生產技術基本上都已對整機廠開放,只要整機廠愿意做的,他們都讓整機廠來做;現(xiàn)在,他們基本上只剩下做平板玻璃這道工序,其它工序,基本上都已轉移到整機生產的模組廠手中。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快速擴張產量。
對比之下,我國的京東方和上廣電兩個LCD平板顯示器面板廠,每年虧損十幾億(京東方累計虧損超過40億,上廣電累計超過***),原因何在,不是很清楚了嗎。
與20年前不同的是,那時候,西方8國把集成電路生產技術和電腦技術定義為尖端科學技術,限制向中國出口,因此,中國只能通過8國以外的日本進口集成電路生產技術。由于當年的電子產品功能單一,電路也比較簡單,用集成電路制造的電視機、收錄機、收音機,顯然要比分立器件組成的電視機、收錄機、收音機體積小和技術性能更優(yōu)越。特別是那時候,中國的集成電路技術與西方相比,要落后好幾十年(如果不引進的話),集成電路是一個緊俏產品,所以,那時候的集成電路技術是主導電子產品技術發(fā)展的動力。因此,華晶從日本東芝引進的兩塊集成電路(TA7680、TA7698)才能供養(yǎng)得起中國150多家彩電生產企業(yè)存活 15年之久。
20年后,集成電路生產技術已經下凡人間,今天很多小的技術開發(fā)公司都可以設計集成電路,并且由于產品更新?lián)Q代速度要求越來越快,使得從事電子技術的企業(yè)行動節(jié)拍也要加快,這必然要分工越來越細,集成電路就是一個把分工越來越細的功能模塊(電路)不斷進行重新組合,變成一個組件,以達到節(jié)省空間,降低成本和擴展更多的功能。因此,我們不能把IC再當成一個標準產品,IC對于整機而言,它只是一個配件,即IC已經不能像20年前那樣,被當成一個標準產品統(tǒng)領整機的技術發(fā)展;或者從整個產品生產過程來說,IC制造只不過是整機制造過程中的一個部份。
現(xiàn)在的整機企業(yè)已經與20年前的角色完全不同,它已經從一個原來既做產品設計,又做產品加工的企業(yè),演變成為一個技術集成商或系統(tǒng)集成商,他現(xiàn)在的主要角色就是搭建一個技術服務平臺,讓各元件商以及技術提供商在他構建的平臺上演戲。例如,目前世界上著名的蘋果公司,他就是一個技術集成商或系統(tǒng)集成商,他把實現(xiàn)產品集成的各種技術以及每個器件的生產和產品的每道生產工序都分包出去,自己只做技術項目開發(fā)和技術管理,連產品設計自己都不再做;戴爾電腦商和NOKIA也是屬于這種角色。
由于整機企業(yè)角色的轉變,所以,現(xiàn)在很多產品設計公司或方案設計公司在不斷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山寨產品也逐步充斥市場,或許將來山寨產品還會成為主流產品。因為,中國的現(xiàn)有管理體制已經遠遠無法適應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例如,我們國家的很多電子產品技術標準已經有十幾年或二十多年沒有更新了,這些沒有技術標準(這里指國標)的產品,只能淪落為山寨產品。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