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谷歌、亞馬遜三巨頭無疑都看中了未來萬億元級別的智能家居市場,但與蘋果和谷歌一開始就明確智能家居戰(zhàn)略的路數(shù)不同,亞馬遜在初期沒有那么龐大的野心,也沒有那么明確的計劃,智能音箱Echo更像是亞馬遜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一個作品。因為產品上的成功,Echo背后的計算平臺Alexa逐漸顯露出它的分量,不少科技人士評論它有可能成為AI時代的Android,這讓谷歌非常緊張。
谷歌在2014年用32億美元收購溫控器廠商Nest,轟動一時,彼時谷歌的智能家居戰(zhàn)略浮出水面。蘋果在2014年公布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Echo也是誕生于2014年,但到今天,亞馬遜Echo成為撬動全球智能家居市場的支點,引得谷歌和蘋果也慌忙投身智能音箱市場。然而,無論谷歌、蘋果如何追趕,亞馬遜在這一市場的知名度都要更高,也更為成功。
亞馬遜Alexa的成功
Alexa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亞馬遜沒有過度夸大這項技術。對比名氣更響亮但經常讓蘋果用戶失望的Siri,Alexa和Echo顯得更加智能。
Echo是亞馬遜研發(fā)的智能音箱,Alexa是搭載在Echo上的智能語音助手。亞馬遜對Echo的定位是集成某些智能語音指令的產品,不是聊天工具。Echo開始只集成了十來個指令,接入了十來個應用。隨著用戶習慣與Alexa對話,Alexa獲得了正面口碑,接入的應用越來越多。
現(xiàn)在,Alexa更像是一個計算平臺,通過運行各個獨立的應用程序Skills(俗稱“技能”)來實現(xiàn)不同功能。這些Skills類似于手機上的App,Alexa則類似于Android或是iOS。比如從亞馬遜商城下載并安裝一個“披薩外賣”的“技能”,通過喚醒Echo,就能叫來披薩外賣上門;再比如控制燈的開關、恒溫器的設定;還比如制定日歷后,Echo就能主動提醒,外出幫忙叫車,聽讀新聞和音樂等。截至2017年6月底,Alexa的“技能”數(shù)量超過了1.5萬個,而基于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的語音應用軟件數(shù)量僅為幾百種。
Alexa“技能”數(shù)量快速增長的原因,一個是亞馬遜很早就開放了Alexa平臺,專注提升語音技術。亞馬遜發(fā)布了ASK和AVS兩個工具包。ASK是軟件開發(fā)包,讓開發(fā)者更容易開發(fā)Alexa的“技能”。AVS是硬件工具包,方便廠商將Alexa整合進他們的硬件產品中。目前,出現(xiàn)很多內置Alexa的電子產品,有LG的冰箱、GE的燈具、華為Mate9手機、聯(lián)想智能音箱、優(yōu)必選機器人等。
另一個原因是Echo在智能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贏得口碑,讓更多第三方愿意主動接入Alexa。亞馬遜對Alexa的智能反應要求非常嚴苛。Alexa負責人Toni Reid表示,當用戶下達指令時,Alexa只有一次機會部署相應的動作,所以不能有多輪對話發(fā)生,最多重復兩次對話,否則就是失敗的。
現(xiàn)在來看,Echo只選用了語音交互,舍棄手勢和屏幕交互,而且運用新型麥克風陣列設計,解決了很多語音識別難題,讓Echo準確識別用戶話語,這其實是Echo在眾多智能語音產品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地方。首先,Echo只選用語音交互,比起安裝了智能語音助手的手機、平板電腦的多元化交互方式來說,雖然選擇少了,但是給用戶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動作。
其次,Echo只通過語音交互方式,相當于“逼上梁山”,迫使亞馬遜必須將語音識別技術做好,所以Echo成了目前語音識別效果最好的硬件產品。最后,Echo創(chuàng)新性地用麥克風陣列識別語音,解決遠場語音識別難題。Echo的麥克風陣列由六個麥克風組成,距離聲源最近的麥克風能智能識別命令,即使是從另外一個房間發(fā)出的聲音,也能識別出來。
根據(jù)eMarketer的數(shù)據(jù),在2017年第一季度美國語音助手市場中,Echo的市場份額達到70.6%,Google Home則占到23.8%,其他廠商(包括蘋果、Lenovo、LG、Harmon Kardon和Mattel)分食剩下的市場份額,為5.6%。
落后的谷歌和蘋果
和亞馬遜在智能家居方面只嘗試了音箱產品不同,谷歌和蘋果的路線變動頗大。
作為一家軟件公司,谷歌認識到智能家居時代需要以硬件打天下。所以收購Nest時,谷歌對Nest的恒溫器產品寄予厚望,后者是美國恒溫器市場第一品牌。再加上Nest恒溫器的智能功能,理論上能隨時控制家里各個電器的運行情況,這為谷歌構想未來智能家居藍圖奠定基礎。
Nest在被收購時只有溫控器和煙霧探測器兩款產品,被收購后,在一兩年內它也沒推出新產品,因為它在致力于讓自己的產品成為所有家電產品的中央控制中心,開放API,吸引更多開發(fā)者加入到智能家居的研發(fā)隊伍中,打造出一個智能家居平臺。當時智能家居界的流行觀點是平臺比產品更重要。
然而,今天Nest恒溫器并沒有成為理想的智能家居平臺,在谷歌收購后反而還沒有收購前運行得好,出現(xiàn)了人員大批流失、管理層變動和營業(yè)虧損。
蘋果同樣在致力于做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在蘋果手機、平板電腦、蘋果TV中安裝“家庭”App,也可以呼喚Siri語音操作,控制支持了Homekit的門鎖、各類燈光、插座、家居攝像頭、窗簾、空氣質量檢測儀等。與谷歌不同,蘋果有自己的硬件家族和龐大的蘋果用戶作背書,在智能家居市場底氣更足一些。蘋果官網顯示,截至目前,有50多個品牌幾百種硬件產品接入了HomeKit。
蘋果的做法是在各品牌廠商的產品中內置一個芯片模塊,以支持HomeKit。與亞馬遜Echo的親民價格路線不同,蘋果HomeKit一是保持蘋果慣有的封閉路線,二是支持HomeKit的配件,在支持前后價格上升幅度偏大,廠商需要為安裝HomeKit芯片開發(fā)特殊的適用版本。諸多障礙擺在那里,HomeKit的普及速度明顯不快。
Echo的成功刺激了谷歌,給了蘋果啟發(fā)。越來越多的用戶使用Echo去管理家居自動化,亞馬遜Alexa在新生的智能家居市場展現(xiàn)出強大實力。
于是,在Nest久無建樹之后,谷歌急于給自己打造硬件路線。9月份,谷歌收購HTC手機團隊,部分原因是加強自身的硬件開發(fā)能力。10月4日,谷歌在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發(fā)布了手機、耳機、筆記本、音箱等諸多硬件產品,其中的Google Home智能音箱mini版,對標Echo Dot,后者占到Echo系列智能音箱總銷量一半以上,而售價不到50美元。
蘋果則將在今年年底發(fā)售首款智能音箱HomePod,通過搭載的Siri語音系統(tǒng)與兼容HomeKit的控件相連,HomePod將成為智能家庭的“中樞”。
谷歌將Google Home看作智能家居戰(zhàn)略的中心,從價格策略、產品型態(tài)、產品矩陣上看,都和Echo十分相似,在2016年面市后不久也對第三方開放,與亞馬遜的Echo展開大賽。Google Home也融入了Nest的產品,說明谷歌慢慢從智能家居平臺戰(zhàn)略走向單品戰(zhàn)略。蘋果HomePod則定位高端的音箱產品,不僅智能,而且追求音質,奉行蘋果一貫的封閉路線。從時間上看,谷歌Google Home晚了Echo兩年,蘋果HomePod則晚了三年。Echo奠定了亞馬遜在智能音箱市場的老大地位,谷歌Google Home雖然進步很快,但是在各項智能應用上,依舊與Alexa有距離。
中國企業(yè)應抓住時機
亞馬遜Alexa的成功并非偶然。和蘋果的Siri、HomeKit,以及谷歌的Nest、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都不同,Alexa從設計之初就被設定要在各種不同的設備上運行。蘋果和谷歌的語音助手,起初是安裝在手機或平板這樣薄而小的設備上,只需要提升近場語音識別技術。而Alexa主攻的是適應各種家居設備的遠場語音識別,在多個說話人中辨識真實的語音指令,或者辨識來自另一個房間的語音指令等,這些更符合智能家居的實際應用場景。
到今天,不僅國外的很多家居家電品牌接入Alexa,而且中國的華為Mate 10手機、聯(lián)想的智能音箱,也支持了Alexa,聯(lián)想音箱即是使用Alexa開發(fā)包開發(fā)的產品。不過,Alexa在中國的發(fā)展緩慢,圍繞Alexa構建的中文智能語音交互整體解決方案寥寥無幾。
國內的智能家居產品,多是以科大訊飛、云知聲、聲智科技的語音交互解決方案來設計,但也相當?shù)厮槠?。無論是科大訊飛、云知聲等專業(yè)語音技術企業(yè),還是百度、阿里等互聯(lián)網企業(yè),都沒有形成像Alexa這樣的平臺型產品。
從歐美市場在智能音箱上的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來看,語音作為智能家居的理想入口,正成為撬動智能家居市場的重要支點,國內一時間模仿Echo的智能音箱產品紛涌而出。智能音箱并非用戶的剛性需求,但亞馬遜、谷歌、蘋果三巨頭在智能音箱上的多番競爭,在全球范圍形成了羊群效應,所以當前是加快智能家居進程的最好時機。
在三巨頭中,除了蘋果HomeKit在今年與中國地產商合作修建了智能家居樣板間、入華有實質進展外,亞馬遜Alexa和谷歌Google Assistant都沒有大規(guī)模進入中國市場,這或許給了中國企業(yè)構建智能家居平臺的時間。小米仿造蘋果的思路,以小米和米家的硬件產品為依托構建智能家居平臺,初具形態(tài),但這并非一時半會就能達成目標。亞馬遜Alexa給中國企業(yè)的重要啟示在于,打造一款真正適應智能家居場景的單品,在產品上給予用戶非常棒的智能體驗,將是推動智能家居平臺的可行方案。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