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本篇是本系列文章中技巧性最深的一篇,它提供了嵌入式系統(tǒng)屏幕顯示方面一些很巧妙的處理方法,靈活使用它們,我們將不再被LCD上凌亂不堪的顯示內容所困擾。
屏幕乃嵌入式系統(tǒng)生存之重要輔助,面目可憎之顯示將另用戶逃之夭夭。屏幕編程若處理不好,將是軟件中最不系統(tǒng)、最混亂的部分,筆者曾深受其害。
C語言嵌入式系統(tǒng)編程注意事項之鍵盤操作
處理功能鍵
讓我們來看看WIN32編程中用到的“窗口”概念,當消息(message)被發(fā)送給不同窗口的時候,該窗口的消息處理函數(是一個callback函數)最終被調用,而在該窗口的消息處理函數中,又根據消息的類型調用了該窗口中的對應處理函數。通過這種方式,WIN32有效的組織了不同的窗口,并處理不同窗口情況下的消息。
我們從中學習到的就是:
?。?)將不同的畫面類比為WIN32中不同的窗口,將窗口中的各種元素(菜單、按鈕等)包含在窗口之中;
(2)給各個畫面提供一個功能鍵“消息”處理函數,該函數接收按鍵信息為參數;
(3)在各畫面的功能鍵“消息”處理函數中,判斷按鍵類型和當前焦點元素,并調用對應元素的按鍵處理函數。
/* 將窗口元素、消息處理函數封裝在窗口中 */
struct windows
{
BYTE currentFocus;
ELEMENT element[ELEMENT_NUM];
void (*messageFun) (BYTE key);
…
};
/* 消息處理函數 */
void message(BYTE key)
{
BYTE i = 0;
/* 獲得焦點元素 */
while ( (element .ID!= currentFocus)&& (i 《 ELEMENT_NUM) )
{
i++;
}
/* “消息映射” */
if(i 《 ELEMENT_NUM)
{
switch(key)
{
case OK:
element.OnOk();
break;
…
}
}
}
在窗口的消息處理函數中調用相應元素按鍵函數的過程類似于“消息映射”,這是我們從WIN32編程中學習到的。編程到了一個境界,很多東西都是相通的了。其它地方的思想可以拿過來為我所用,是為編程中的“拿來主義”。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我們還想玩得更大一點,我們可以借鑒MFC中處理MESSAGE_MAP的方法,我們也可以學習MFC定義幾個精妙的宏來實現“消息映射”。
處理數字鍵
用戶輸入數字時是一位一位輸入的,每一位的輸入都對應著屏幕上的一個顯示位置(x坐標,y坐標)。此外,程序還需要記錄該位置輸入的值,所以有效組織用戶數字輸入的最佳方式是定義一個結構體,將坐標和數值捆綁在一起:
/* 用戶數字輸入結構體 */
typedef struct tagInputNum
{
BYTE byNum; /* 接收用戶輸入賦值 */
BYTE xPos; /* 數字輸入在屏幕上的顯示位置x坐標 */
BYTE yPos; /* 數字輸入在屏幕上的顯示位置y坐標 */
}InputNum, *LPInputNum;
那么接收用戶輸入就可以定義一個結構體數組,用數組中的各位組成一個完整的數字:
InputNum inputElement[NUM_LENGTH]; /* 接收用戶數字輸入的數組 */
/* 數字按鍵處理函數 */
extern void onNumKey(BYTE num)
{
if(num==0|| num==1) /* 只接收二進制輸入 */
{
/* 在屏幕上顯示用戶輸入 */
DrawText(inputElement[currentElementInputPlace].xPos, inputElement[currentElementInputPlace].yPos, “%1d”, num);
/* 將輸入賦值給數組元素 */
inputElement[currentElementInputPlace].byNum = num;
/* 焦點及光標右移 */
moveToRight();
}
}
將數字每一位輸入的坐標和輸入值捆綁后,在數字鍵處理函數中就可以較有結構的組織程序,使程序顯得很緊湊。
整理用戶輸入
繼續(xù)第2節(jié)的例子,在第2節(jié)的onNumKey函數中,只是獲取了數字的每一位,因而我們需要將其轉化為有效數據,譬如要轉化為有效的XXX數據,其方法是:
/* 從2進制數據位轉化為有效數據:XXX */
void convertToXXX()
{
BYTE i;
XXX = 0;
for (i = 0; i 《 NUM_LENGTH; i++)
{
XXX += inputElement.byNum*power(2, NUM_LENGTH - i - 1);
}
}
反之,我們也可能需要在屏幕上顯示那些有效的數據位,因為我們也需要能夠反向轉化:
/* 從有效數據轉化為2進制數據位:XXX */
void convertFromXXX()
{
BYTE i;
XXX = 0;
for (i = 0; i 《 NUM_LENGTH; i++)
{
inputElement.byNum = XXX / power(2, NUM_LENGTH - i - 1) % 2;
}
}
當然在上面的例子中,因為數據是2進制的,用power函數不是很好的選擇,直接用“《《 》》”移位操作效率更高,我們僅是為了說明問題的方便。試想,如果用戶輸入是十進制的,power函數或許是唯一的選擇了。
總結
本篇給出了鍵盤操作所涉及的各個方面:功能鍵處理、數字鍵處理及用戶輸入整理,基本上提供了一個全套的按鍵處理方案。對于功能鍵處理方法,將LCD屏幕與Windows窗口進行類比,提出了較新穎地解決屏幕、鍵盤繁雜交互問題的方案。
計算機學的許多知識都具有相通性,因而,不斷追趕時髦技術而忽略基本功的做法是徒勞無意的。我們最多需要“精通”三種語言(精通,一個在如今的求職簡歷里泛濫成災的詞語),最佳拍檔是匯編、C、C++(或JAVA),很顯然,如果你“精通”了這三種語言,其它語言你應該是可以很快“熟悉”的,否則你就沒有“精通”它們。
C語言嵌入式系統(tǒng)編程注意事項之性能優(yōu)化
在C語言中,宏是產生內嵌代碼的唯一方法。對于嵌入式系統(tǒng)而言,為了能達到性能要求,宏是一種很好的代替函數的方法
使用宏定義
在C語言中,宏是產生內嵌代碼的唯一方法。對于嵌入式系統(tǒng)而言,為了能達到性能要求,宏是一種很好的代替函數的方法。
寫一個“標準”宏MIN ,這個宏輸入兩個參數并返回較小的一個:
錯誤做法:
#define MIN(A,B) ?。?A 《= B ? A : B )
正確做法:
#define MIN(A,B) ((A)《= (B) ? (A) : (B) )
對于宏,我們需要知道三點:
?。?)宏定義“像”函數;
?。?)宏定義不是函數,因而需要括上所有“參數”;
?。?)宏定義可能產生副作用。
下面的代碼:
least = MIN(*p++, b);
將被替換為:
?。?(*p++) 《= (b) ?(*p++):(b) )
發(fā)生的事情無法預料。
因而不要給宏定義傳入有副作用的“參數”。
使用寄存器變量
當對一個變量頻繁被讀寫時,需要反復訪問內存,從而花費大量的存取時間。為此,C語言提供了一種變量,即寄存器變量。這種變量存放在CPU的寄存器中,使用時,不需要訪問內存,而直接從寄存器中讀寫,從而提高效率。寄存器變量的說明符是register。對于循環(huán)次數較多的循環(huán)控制變量及循環(huán)體內反復使用的變量均可定義為寄存器變量,而循環(huán)計數是應用寄存器變量的最好候選者。
?。?) 只有局部自動變量和形參才可以定義為寄存器變量。因為寄存器變量屬于動態(tài)存儲方式,凡需要采用靜態(tài)存儲方式的量都不能定義為寄存器變量,包括:模塊間全局變量、模塊內全局變量、局部static變量;
(2) register是一個“建議”型關鍵字,意指程序建議該變量放在寄存器中,但最終該變量可能因為條件不滿足并未成為寄存器變量,而是被放在了存儲器中,但編譯器中并不報錯(在C++語言中有另一個“建議”型關鍵字:inline)。
下面是一個采用寄存器變量的例子:
/* 求1+2+3+….+n的值 */
WORD Addition(BYTE n)
{
register i,s=0;
for(i=1;i《=n;i++)
{
s=s+i;
}
return s;
}
本程序循環(huán)n次,i和s都被頻繁使用,因此可定義為寄存器變量。
內嵌匯編
程序中對時間要求苛刻的部分可以用內嵌匯編來重寫,以帶來速度上的顯著提高。但是,開發(fā)和測試匯編代碼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它將花費更長的時間,因而要慎重選擇要用匯編的部分。
在程序中,存在一個80-20原則,即20%的程序消耗了80%的運行時間,因而我們要改進效率,最主要是考慮改進那20%的代碼。
嵌入式C程序中主要使用在線匯編,即在C程序中直接插入_asm{ }內嵌匯編語句:
/* 把兩個輸入參數的值相加,結果存放到另外一個全局變量中 */
int result;
void Add(long a, long *b)
{
_asm
{
MOV AX, a
MOV BX, b
ADD AX, [BX]
MOV result, AX
}
}
利用硬件特性
首先要明白CPU對各種存儲器的訪問速度,基本上是:
CPU內部RAM 》 外部同步RAM 》 外部異步RAM 》 FLASH/ROM
對于程序代碼,已經被燒錄在FLASH或ROM中,我們可以讓CPU直接從其中讀取代碼執(zhí)行,但通常這不是一個好辦法,我們最好在系統(tǒng)啟動后將FLASH或ROM中的目標代碼拷貝入RAM中后再執(zhí)行以提高取指令速度;
對于UART等設備,其內部有一定容量的接收BUFFER,我們應盡量在BUFFER被占滿后再向CPU提出中斷。例如計算機終端在向目標機通過RS-232傳遞數據時,不宜設置UART只接收到一個BYTE就向CPU提中斷,從而無謂浪費中斷處理時間;
如果對某設備能采取DMA方式讀取,就采用DMA讀取,DMA讀取方式在讀取目標中包含的存儲信息較大時效率較高,其數據傳輸的基本單位是塊,而所傳輸的數據是從設備直接送入內存的(或者相反)。DMA方式較之中斷驅動方式,減少了CPU 對外設的干預,進一步提高了CPU與外設的并行操作程度。
活用位操作
使用C語言的位操作可以減少除法和取模的運算。在計算機程序中數據的位是可以操作的最小數據單位,理論上可以用“位運算”來完成所有的運算和操作,因而,靈活的位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運行的效率。舉例如下:
/* 方法1 */
int i,j;
i = 879 / 16;
j = 562 % 32;
/* 方法2 */
int i,j;
i = 879 》》 4;
j = 562 - (562 》》 5 《《 5);
對于以2的指數次方為“*”、“/”或“%”因子的數學運算,轉化為移位運算“《《 》》”通??梢蕴岣咚惴ㄐ?。因為乘除運算指令周期通常比移位運算大。
C語言位運算除了可以提高運算效率外,在嵌入式系統(tǒng)的編程中,它的另一個最典型的應用,而且十分廣泛地正在被使用著的是位間的與(&)、或(|)、非(~)操作,這跟嵌入式系統(tǒng)的編程特點有很大關系。我們通常要對硬件寄存器進行位設置,譬如,我們通過將AM186ER型80186處理器的中斷屏蔽控制寄存器的第低6位設置為0(開中斷2),最通用的做法是:
#define INT_I2_MASK 0x0040
wTemp = inword(INT_MASK);
outword(INT_MASK, wTemp &~INT_I2_MASK);
而將該位設置為1的做法是:
#define INT_I2_MASK 0x0040
wTemp = inword(INT_MASK);
outword(INT_MASK, wTemp | INT_I2_MASK);
判斷該位是否為1的做法是:
#define INT_I2_MASK 0x0040
wTemp = inword(INT_MASK);
if(wTemp & INT_I2_MASK)
{
… /* 該位為1 */
}
上述方法在嵌入式系統(tǒng)的編程中是非常常見的,我們需要牢固掌握。
總結
在性能優(yōu)化方面永遠注意80-20準備,不要優(yōu)化程序中開銷不大的那80%,這是勞而無功的。
宏定義是C語言中實現類似函數功能而又不具函數調用和返回開銷的較好方法,但宏在本質上不是函數,因而要防止宏展開后出現不可預料的結果,對宏的定義和使用要慎而處之。很遺憾,標準C至今沒有包括C++中inline函數的功能,inline函數兼具無調用開銷和安全的優(yōu)點。
使用寄存器變量、內嵌匯編和活用位操作也是提高程序效率的有效方法。
除了編程上的技巧外,為提高系統(tǒng)的運行效率,我們通常也需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各種硬件設備自身的特點來減小其運轉開銷,例如減小中斷次數、利用DMA傳輸方式等。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