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魔3
實際上在這篇文章動筆之前,紅魔3這臺手機我已經(jīng)體驗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期間做過主力機型也做過備用機,同時在我腦中一直有個困惑——游戲手機是不是“偽需求”?從“游戲手機”“電競手機”這種概念誕生至今,已經(jīng)過去了小兩年的時間,處于這個市場中的玩家數(shù)量并沒有迎來激增。
其中,黑鯊以及努比亞的紅魔算是最活躍的兩個玩家,走性價比路線,另外還有走高端路線的華碩ROG Phone,而其他廠商入局這個領域則是通過“跨界手機”比如華為的Mate 20X以及iQOO等等。加一個手柄就是游戲手機嗎?我想不是,游戲手機需要的創(chuàng)新往往是“小眾而不適合主流的”,擴展塢應該是個很好的方向,能拿手機做個Switch還不是美滋滋。
手機參數(shù)
再說到紅魔3這部手機,它上面也確實有一些獨特的創(chuàng)新,比如這顆主動散熱風扇,在實際體驗中,它是有效的,不過也不算剛需,反而是它5000mAh的電量讓我覺得找到了游戲手機作為“備機”的亮點之一。
延續(xù)Mars外觀設計,6.65英寸90Hz屏幕
背部設計
在外觀設計方面,紅魔3相比前代的Mars并沒有做什么大刀闊斧的改變,LED燈、棱角設計等元素依舊得到了完整保留,甚至背部的LED燈帶、logo、攝像頭、指紋按鍵的位置都沒有太大變化,而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新增的進風口以及底部的紅魔logo加入了燈光效果。
正面呢6.65英寸品您過目
正面的設計語音與Mars也基本保持一致,沒有采用極致的全面屏方案,兩邊都留有一定的黑邊,可以防止邊緣誤觸增加部分握持手感。不過在一些小細節(jié)上有所區(qū)別,比如紅魔3的上下邊框幾乎是等寬的,橫置時視覺感受更加協(xié)調(diào),邊框處也都增加了揚聲器開孔,搭載了立體聲揚聲器。
出風散熱口
邊框按鍵布局的整體變化不大,電源、音量加/減按鍵位于右側(cè),只不過游戲模式的切換按鍵由Mars的右側(cè)頂部挪至左側(cè)頂部,散熱出風口位于音量鍵上方,在橫置手機時出風口的方向處于頂部,不會被手指遮擋。兩顆觸控按鍵同樣位于電源按鍵一側(cè),位置比較適中,觸控按鍵設計有凹槽。
90Hz(左)60Hz(右)
屏幕方面,紅魔3搭載了一塊6.65英寸AMOLED屏幕,分辨率為2340×1080達到387.5 PPI。從顯示效果來看,并非是最頂級的色彩表現(xiàn),但是刷新率達到了90Hz這倒是個小小的驚喜,雖然目前能夠適配的游戲非常少,但是日常使用帶來的流暢感覺提升卻非常明顯。
風冷降溫,提升長時間游戲幀數(shù)穩(wěn)定性
散熱風扇
紅魔3加入的風冷散熱算是手機領域的一個創(chuàng)新,過去兩年時間內(nèi)各個廠家都在推崇的“液冷”實際上還是熱管,而紅魔3的風冷卻是實實在在的,通過在手機內(nèi)部嵌入一顆風扇,利用風扇轉(zhuǎn)動產(chǎn)生氣流帶走溫度。努比亞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這顆離心風扇的轉(zhuǎn)速最高是14000。
跑分總覽
風扇的實際效果如何呢?我們分兩個部分來測試,一個是對于性能的影響,一個是帶來噪聲的大小。首先是跑分,作為衡量性能的參考基準之一,跑分代表了部分場景下手機的性能表現(xiàn),不過跑分的高負載持續(xù)時間一般都不會太久,首先是各個軟件的跑分情況,安兔兔跑分接近39萬,基本處在榜單第一的位置,魯大師跑分達到45萬分,GeeekBench4.2單核3545分,多核心10886分。
開啟散熱(左)關(guān)閉散熱(右)
在這些跑分當中,全部采用默認模式的智能散熱方案,隨后我開啟了風扇的最大風量重新進行了兩輪安兔兔跑分,不過分數(shù)并沒有什么提升,最多也就是剛過39萬分,可以看作是測試誤差,不過在三十分鐘以上的游戲體驗當中,風扇的降溫效果確實有助于幀數(shù)的穩(wěn)定。
溫度測試
另外一個是溫度測試,測試場景為《和平精英》最高畫質(zhì)游戲30分鐘后,在不開啟風扇的情況下背部攝像頭附近的溫度達到39.4℃,而開啟風扇的情況下,大概在20分鐘左右的時候風速基本已經(jīng)達到最大,30分鐘后溫度在36.8℃。
手機附近噪聲
噪聲方面,我們重點測試了最高風速情況下的噪聲情況,首先是機身平放在桌子上附近的噪聲大小,紅魔3最大的噪聲出現(xiàn)在背部的進風口附近,平放在桌子上噪聲大概45.8dB。
40cm左右的噪聲
第二個測試場景是模擬人耳的噪聲感知,將分貝測試儀放在離手機約40cm的地方記錄下噪聲數(shù)值,實測分貝數(shù)為34.4dB,此時的主觀感受是可以感受到風扇的運行聲音的(手機未開啟外放、室內(nèi)安靜的情況下),不過在機場、公交等室外環(huán)境,感知就明顯降低了,幾乎可以忽略。
觸控按鍵數(shù)量增加,最多支持5指操作
游戲模式
紅魔3依舊配備游戲模式,打開游戲模式后手機將會進入橫屏狀態(tài),這個游戲模式的界面等設計保持了紅魔的一貫風格在這里不多做贅述,在游戲模式中設備會自動進行游戲加速,也可以開啟網(wǎng)絡加速等功能。
背部燈光
紅魔3背后的燈光同樣會在該模式開啟,這次的RGB LED燈帶依舊非常炫酷,底下的紅魔logo燈則只支持紅色顯示,從LED燈的實際觀感來看,發(fā)光均勻度和亮度都比較不錯,普通室外光線也能看到一些效果,室內(nèi)則更明顯一些。
觸控按鍵設置
此次紅魔3將背后的指紋按鍵也作為一顆游戲觸控按鍵使用,在你橫向握持時位置正好處于中指附近,個人感覺不如頂部按鍵的操作手感好,因為中指從機身背后產(chǎn)生向前的力容易讓手機晃動,所以在按鍵設置當中我一般會只使用兩個按鍵,如果是游戲發(fā)燒玩家我覺得在適應一段時間后找到適合自己的指紋按鍵使用方法也是可行的。
側(cè)滑菜單
同樣,在游戲中呼出菜單的方式為屏幕內(nèi)側(cè)滑,這里可以調(diào)整很多游戲模式設置選項,除了剛才提到的觸控按鍵以外,還用通話/信息屏蔽等功能。
5000mAh容量電池,一臺合適的“游戲備機”
屏幕尺寸增長,但是體積也增大不少
前面說到了紅魔3在我體驗的過程當中做過“主力機型”和“備機”做不同場景體驗。我認為拿它作為主力機型并不合適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體積重量、功能,先說它的體積重量,紅魔3的長度為171.7mm、寬度為78.5mm,重量達到215g。
散熱、觸控按鍵的加入,犧牲了其他功能的加入
這個數(shù)值比我們熟悉最重的iPhone XS MAX還要重一點,所以拿在手上的重量感很足,而且體積也不適合單手使用,放在一般的口袋里都十分不方便。然后再說說功能,NFC、紅外、無線充電、超廣角攝影等等這些都沒有,所以從功能性上來說紅魔3依舊是一臺純粹的游戲手機,而且更加適合作為“備機”使用。
支持27W快充
在使用備機的這段時間內(nèi),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5000mAh電池,作為備機使用,基本屬于出門、出差的必備,放在包里就像Switch那樣,當坐下休息的時候逃出來玩會游戲,如果是兩天的短途出差基本是不用充電的,下一代產(chǎn)品要是能夠保持這樣的電量加入反向充電就更好了。在續(xù)航測試方面,半小時最高畫質(zhì)的《和平精英》游戲,耗電11%,1小時的王者榮耀游戲耗電15%,游戲綜合時長達到6小時左右。充電速度同樣也表現(xiàn)不錯,支持27W PD快充。
焦距:4.74mm,光圈f/1.7,ISO:325,快門速度:1/50
拍照方面,紅魔3升級了4800萬像素的IMX586傳感器,這也是今年旗艦機都會標配的一顆CMOS,具有f/1.7光圈支持PDAF對焦。從實拍的樣張來看,白天室外和室內(nèi)的樣張表現(xiàn)都處于不錯的水平,銳化痕跡比較明顯,調(diào)教偏向于色彩還原顏色不是非常濃郁,白平衡比較準確。
焦距:4.74mm,光圈f/1.7,ISO:1691,快門速度:1/33
夜晚的樣張表現(xiàn)更搶眼一點,雖然沒有超級夜景模式,只是在AI模式下表現(xiàn)已經(jīng)很好了,暗部噪點控制和亮部的高光壓制都不錯,開啟HDR之后,畫面的表現(xiàn)也還有提升。
更多樣張,焦距:4.74mm,光圈f/1.7,ISO:238,快門速度:1/50
更多樣張,焦距:4.74mm,光圈f/1.7,ISO:850,快門速度:1/50
更多樣張,焦距:4.74mm,光圈f/1.7,ISO:100,快門速度:1/1354
更多樣張,焦距:4.74mm,光圈f/1.7,ISO:1607,快門時間:1/25
更多樣張,焦距:4.74mm,光圈f/1.7,ISO:1452,快門時間:1/25
總結(jié)
努比亞紅魔3是一臺比較合格的游戲手機,在特色功能以及散熱設計上都很不錯,而且像主動風扇這種設計估計主流旗艦產(chǎn)品短期內(nèi)不會引入,因為它的加入會影響多攝像頭、無線充電的布置,不過對于發(fā)燒級游戲玩家來說,卻是個有用的功能。
對于普通玩家來說,買來做個游戲備機,利用大電池和游戲體驗優(yōu)勢打法一些零碎時間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同時它也非常適合和一些小屏旗艦做優(yōu)勢互補,在這個市場中應該還有屬于游戲手機的潛在挖掘空間。
但是,紅魔3面臨的挑戰(zhàn)同樣也有,迫于今年手機市場的競爭壓力,產(chǎn)品本身價格已經(jīng)開始松動,對于一款性價比手機來說,只需要將主流的配置組裝起來就可以,而對于游戲手機來說,如何在維持低價的同時還能創(chuàng)造出區(qū)別于主流產(chǎn)品的功能,這其中的壓力也就不言而喻了。
-
努比亞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1文章
473瀏覽量
16540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guān)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