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4月,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雖然消防人員很快控制火勢保住了建筑結構,但圣母院塔尖最終還是坍塌,建筑內部損毀嚴重。許多人都為此感到惋惜。
人們在為災情感到心痛的同時,也開始關注起相關文物的修復工作。其實,我們今天了解到的許多歷史文物,都或多或少有過人工修復的經歷,正是這些技術的存在,文物才得以更好更長久地保存與傳承。
那么,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當下,有哪些數字化技術被運用到文物修復工作中呢?數字化技術的參與,會使文物獲得“永生”嗎?
比起許多還未完成資料備份就匆匆消逝的文物,巴黎圣母院還是幸運的,因為這座建筑早在2015年就建立了完整的數字檔案,這使得人們在修復的時候,可以做到高度精準的還原。
圖 | Pixabay
這份數字檔案的建立者,是藝術史專家安德魯·塔隆教授。在搜集數據的過程中,激光掃描技術就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塔隆教授將掃描儀安裝在三腳架上,在圣母院50多個關鍵位置搜集數據,通過測量激光束與建筑之間的不同距離,搜集到建筑造型的具體參數。
有了這些數據后,塔隆教授將掃描的位置光點放在三維圖像里,畫上線條,再與實地拍攝的全景照片結合,并為圖像的立面上色、加上光影效果,最終建立起與現實偏差僅有五毫米左右的高精度三維模型。
圖 | Pixabay
根據這套模型,塔隆教授發(fā)現了許多從未被人注意到的細節(jié),比如圣母院西立面所處的地面其實并不牢固、門廊存在30厘米的傾斜等。通過激光掃描技術,能夠做到不拆解文物的前提下研究文物保護,這對于文物結構認知和保護的意義無疑是巨大的。
圖 | Pixabay
在當下,激光掃描加數字建模的精確度已經非常高,不僅可以還原文物的結構信息,甚至能夠記錄紋理、顏色、光照以及陰影細節(jié)。這些技術不僅可以在文物修復中起到作用,還可以應用于游戲、教育、旅游場景。
育碧公司出品的《刺客信條》系列游戲,就以高還原度的數字建模技術聞名。在游戲中,玩家不僅可以以獨特的視角欣賞到羅馬萬神殿、佛羅倫薩大教堂這些著名的歷史景點,甚至可以置身亞歷山大圖書館、亞歷山大燈塔這些早已消失的建筑之中。
圖 | Pixabay
開頭提到的巴黎圣母院,也在《刺客信條:大革命》中登場。這款游戲高度還原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黎圣母院等40余座知名建筑,令許多從未去過法國的人,也能感受到這些歷史文物的精美絕倫。
雖然游戲的最終目的是娛樂體驗,但在這些高精度場景建模的背后,無一不是嚴謹的實地勘測、調研,以及數字化技術的廣泛參與。以巴黎圣母院為例,制作團隊為了對其進行數字化還原,進行了多次實地造訪,研究建筑構造知識,與歷史學家一起,花費超過兩年的時間,才在數字世界打造出一個令我們有真實臨場感的空間。
有了數字檔案作為基礎,現實中文物保護工作將變得更加順利。在許多新技術的共同作用下,文物的修復與保護也有了全新的形態(tài)。
圖 | Pixabay
本世紀初,著名的巴米揚大佛毀于戰(zhàn)火,屹立千年的佛像轟然倒塌。當地苛刻的自然條件和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讓文物保護困難重重,更讓重建工作成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于是,一些技術專家希望通過特殊的方法讓佛像“重獲新生”。
這種方法就是建筑投影,原理是利用彩色激光束的投射,使大佛的影像出現在原處。盡管佛像的修復工作遙遙無期,但至少在視覺上,人們還能重新目睹其千年風采。
圖 | Pixabay
然而,由于激光屬于高能光束,能量大、色溫高,可能造成巖洞的不規(guī)則收縮或擴張,加速遺跡老化或坍塌,用激光束重現文物的方案也一直擱淺。
來自中國的《侶行》團隊對原方案進行了改進,使用金屬鹵素燈泡作為光源,并在燈泡外加了特制的石英玻璃隔熱,當光源和佛洞洞壁的投射距離達到95.5米時,對洞壁造成的影響相當于日光。
有了嚴謹的數據和技術支持,投影方案最終得以順利實施,佛像重新出現在世界面前,令當地群眾和無數歷史文化愛好者欣喜不已。
圖 | Pixabay
除了對已遭破壞的文物進行修復還原,數字化技術對現存文物的復制同樣意義深遠,以復制品代替原件進行展出等活動,減少文物的曝光次數,可以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
浙大的文物數字化團隊,就利用3D打印技術將云岡石窟進行了完美的復制。
因為石窟的體積過于龐大,研究團隊將洞窟分成了842塊部件,分別進行打印。20臺3D打印機晝夜不停地運行了六個月,終于將部件打印齊全,最終拼合成整體長17.9米、寬13.6米、高10米的復制石窟。
為了準確體現出砂巖風化的顆粒感、斑駁感,團隊還用一種特制的涂料對復制品進行了砂巖涂色。這樣的復制石窟,可以移動拼裝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而且因為是模塊化處理,任何部件損壞后都可以快速制作替代品還原。
圖 | Pixabay
數字化技術令云岡石窟“走”出了山體,不必再等待游客的到來,而是可以借助“分身”去到世界各地,開始了自己的環(huán)球之旅。
數字化技術的參與,使文物修復的還原度無限接近真實,希望修復之后的巴黎圣母院也能保持原本的姿態(tài),以文明瑰寶的形象重現在大家面前。
同時,鋼鐵大大覺得,文物古跡不僅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歷史的見證者,從這一點來說,技術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而無論是數字世界的還原,還是現實世界的復制,都無法完全替代文物本體的價值。
因此,積極發(fā)展數字化技術是有必要的,對歷史文物進行更加深入的保護也是有必要的,大家對此是怎么認為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同意鋼鐵大大觀點,歡迎分享文章!
以上文章所用圖片皆來自網絡資料;如需轉載文章請在微信后臺留言!
原文標題:【數轉時事】數字化技術如何“逆轉”文物浩劫?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大聯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大聯大
+關注
關注
4文章
544瀏覽量
8779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