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新能源汽車國際合作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就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作了專題報告。
談及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他分享了三個觀點。首先,中國超大規(guī)模的汽車消費需求使我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迫切;其次,是在三大政策促進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xù)五年實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第三,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在波動中不斷前行,2025年以后將逐步顯示出相對的優(yōu)勢。
“在補貼、牌照補全的優(yōu)惠、政府領域直接配置的資源三大政策的促進下,我們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快速發(fā)展?!毙扉L明介紹,“2014年我們叫做新能源汽車元年。經過連續(xù)幾年高速發(fā)展,今年1到4月份銷售新能源汽車超過39萬,同比增長80%。這是一個高速的發(fā)展?!?/p>
徐長明認為,長遠來看,遠期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優(yōu)勢顯勝。第一個變化新的電池體系要突破。液態(tài)電池不斷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隱患。固定電池就能同時解決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安全性等問題。商業(yè)化之后,對新能源汽車將會是一個重大的促進。其次,汽車承載的功能可能要發(fā)生變化。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目前的汽車主要是交通工具。將來的汽車是交通工具+高級智能移動終端。第三個變化就是自動駕駛對我們的發(fā)展將來也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的推手。
“五年的高速發(fā)展,未來前景看好,但是可能會有一個波動,新能源汽車會在波動中前行?!毙扉L明說。
以下為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先生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很高興跟大家分享我對新能源汽車發(fā)展趨勢的看法。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三句話:
中國超大規(guī)模的汽車消費需求使我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迫切。
在三大政策促進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xù)五年實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一會跟大家分享這個數據。
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在波動中不斷前行,2025年以后將逐步顯示出相對的優(yōu)勢。
中國超大規(guī)模的汽車消費需求使我國發(fā)展新能源汽車越來越迫切。
下面這張圖是我們國家每年的汽車保有量和千人汽車保有量的變化情況,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到2017年,我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1億輛,千人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150輛。
在保有量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石油進口依存度逐漸提高。數據顯示,我們每消費一百噸石油,有68.7%是進口的。那么,將來我們的保有量將達到多少呢?我們的這里的保有量是兩個,一個是總人口,一個是一個人有幾輛車,兩者相乘就是將來汽車的總保有量。從汽車保有量達到飽和的國家來看,絕對大多數國家是千人600輛車。
我們國家能不能達到呢?這要看千人汽車保有量的因素,決定性因素是是由我們國家每個城市的人口密度來決定的。
上面這張圖中,橫坐標代表的是每個城市的人口密度,縱坐標代表的是每個城市的千人汽車保有量。我把日本和美國的城市都放在一起,橙色是日本的城市,藍色是美國的城市。日本人口密度高,美國人口密度比較稀,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千人保有量越高。歐洲也是一樣的道理。
同理,每個城市里的每個區(qū)的城市保有量,也是取決于人口密度。上面這張圖反映了美國大紐約地區(qū)人口密度與千人汽車保有量的關系,顏色越深的地方密度越高,顏色越淺密度越低。正好也是一個反向關系。
我們國家的人口密度大致來看,是每平方公里143個人,但94%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騰沖—黑河線以東43%的國土上,因此實際人口密度約300人/平方公里。這個密度跟歐洲差不多,英國,意大利,德國基本上都是每平方公里300人。既然人口密度是決定因素,那么理論上我們也能達到這樣的水平。但是實際上我們做了綜合評估后發(fā)現,我們達不到千人600輛的水平。
這是因為我們國家的人口更多集中在大都市,我們省會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三億人,省會的高密度區(qū)加起來有一億人,人口密度太高,千人保有量就可能達不到。如果按照發(fā)達國家汽車飽和點的水平測算,我們的保有量應該在千人保有量450輛左右,很多限購的城市千人保有量可能只有400輛。
2016年,我國1.8億輛汽車,消費石油5.8億噸。將來汽車保有量達到6億輛,對石油的消耗量一定是一個重大的考驗。解決辦法實際上就是新能源汽車或者是節(jié)能汽車。我們將來如果六億輛汽車里面,有20%的新能源汽車,1.2億輛,還剩4.8億輛燃油車,考慮到我們國家的汽車年使用里程比美國低一點。加上所有車的混合動力,基本上問題就解決。但是反過來來講,我一直在倡導大力發(fā)展新能源汽車,主要是考慮石油的需求問題。這是從石油的角度來講,我們這么大的一個消費需求,必須要用新能源汽車一部分來解決。當然我們說全部新能源化也不現實,20%比較理想,30%新能源汽車差不多到了上限這個水平。
在三大政策促進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xù)5年實現井噴式增長,同時在消費端出現了兩個積極變化
所謂的三大政策,第一個是補貼,第二個是牌照補全的優(yōu)惠;第三個是政府領域直接配置的資源,出租車,專車,物流車,公交車,這些都是能夠進行牌照控制的。這三個方面的政策帶來過去幾年的快速發(fā)展,2014年我們叫做新能源汽車元年,連續(xù)幾年高速發(fā)展,今年1到4月份銷售新能源汽車39.3萬輛,同比增長80%。這是一個高速的發(fā)展。
第一個積極變化,消費主體由單位用戶為主向私人用戶為主轉變。原來是單位買,現在變成了私人買為主。大家看上面這個圖,2015年新能源汽車消費的57.4%被單位買去了,私人只占到了42.6%,到了2018年,單位下滑34.1%,私人買車上升64.9%。
第二個積極變化,消費區(qū)域正在由限購城市向非限購城市快速擴展。2016年之前,這些私家車主要賣給了六個限購城市,而現在呢?60%賣給了非限購城市。將來的新能源汽車發(fā)展,光靠限購城市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加在一起,一年只有200萬輛這樣的水平,所以未來靠非限購,恰恰成為現在的主體,這也是一個變化。
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在波動中不斷前行,2025年以后將逐步顯示出相對優(yōu)勢
未來的發(fā)展,新能源汽車我覺得是在波動中前行。原來預測在2020之前,將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但是沒想到,補貼政策退補來得這么快。這段時間應該是在波動中前行,今年正是波動,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加起來的銷量應該與去年差不多持平。但是兩三年以后,還會保持高增長,因為有雙積分制度補貼,牌照繼續(xù)存在,充電不方便的問題,電池成本高的問題,都會基本緩解。
長遠來看,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有幾個重要變化。
第一個變化:新的電池體系要突破?,F在的電池都是鋰電池,是液態(tài)的,下一步有固態(tài)的電池,能量密度比較高的情況下,能夠解決安全性的問題。按現在的鋰電池一公斤是170瓦時,一度電6公斤左右。將來我們如果將50多度電裝進去的話,那個電池就太重了。但是現在如果用液態(tài)電池不斷提高能量密度,安全性是重大隱患。固態(tài)電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電池具我們掌握情況來看,到2025年可以實現商業(yè)化,這個電池出來了以后,對我們新能源汽車將會是一個重大的促進。
第二個變化:汽車承載的功能可能要發(fā)生變化。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主要是交通工具,將來的汽車是交通工具+高級智能移動終端。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高級智能移動終端,就像手機,我們的智能手機,對電池容量的要求就高了。傳統(tǒng)的電池就用一個星期,或者更長一點,打電話沒有問題。加這么多智能化以后,電池必須要加大,汽車也一樣。智能移動終端有沒有需求呢?我們年齡大的人對這個需求不明顯,但是00后,90后對這個需求非常的明顯。我們掌握的情況看,2017年我們說一百個人買車的人,21.8%是00后,但是十年以后,2027年什么情況呢?00后占到7.2%,90后是41.8%,這些人對新能源汽車是有高度的需求。這些人是新的用戶,有需求,這又是一個促進。
第三個變化:自動駕駛技術發(fā)展,電動車將增加一個重要的使用場景和推手。我跟很多搞技術的專家去交流,他們說傳統(tǒng)汽車也能做自動駕駛,但是難度非常大,而新能源汽車就比較便利和方面,更容易解決。基本上是這樣的。所以各大公司電動車目前絕大多數都是用的電動車解決智能化的問題。
普華永道做了一個預測,到2030年,美國歐洲和中國,三個地方加起來的汽車總銷量將達到8200萬輛。其中L5能夠賣到1200萬輛,L4級別車能夠賣到2800萬輛,L5估計還不一定,但是L4這個級別的車,L3這個級別的車,可能性是很大的。所以將來對未來發(fā)展又是一個重要的推手,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的內容,簡單概括一下,未來我們的汽車保有量達到6億輛是有堅定的信心。雖然這兩年以來,汽車消費出現了滑坡,但是我覺得是暫時的,經濟一旦穩(wěn)定下來了以后,汽車銷量將繼續(xù)往前走,每年的消費需求應該達到4千萬。這么大的消費需求和保有量,光有傳統(tǒng)汽車是解決不了的,一定要配上新能源汽車才能解決能源需求的問題。
我們新能源汽車已經有了連續(xù)五年的高速發(fā)展,未來前景看好,但是可能會有一個波動,在波動中前行。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謝謝大家!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98瀏覽量
99886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55瀏覽量
375484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660瀏覽量
130667
原文標題:專家丨國家信息中心徐長明:新能源汽車2025年以后將逐步顯示出相對優(yōu)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