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用超對稱性解決這些問題的夢想已經破滅,物理學家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電子工程師 ? 來源:YXQ ? 2019-04-29 14:19 ? 次閱讀

超對稱是基本粒子理論中一個可能存在的數學結構,這一結構非常神奇。理論物理學家用它得出了一個比一個漂亮的結果。但這么漂亮的數學結構,是不是真的描寫了我們這個宇宙的基本粒子?我們這個宇宙的基本粒子理論是不是真的是最漂亮的?目前的實驗給出的答案是:否。我們也許需要更高能的實驗才能發(fā)現超對稱。也可能,超對稱根本不存在。

高能粒子彼此碰撞,產生大量新的粒子,可以用探測器看到。通過重構每個粒子的能量、動量和其他性質,我們可以推斷發(fā)生碰撞的粒子及其產物。自Wess和Zumino首次提出超對稱性以來已經快50年了,但是還沒有觀測到任何超對稱粒子。(來源:FERMILAB)

有時候,理論物理學會產生深奧的想法。如果某個想法一舉解決了一系列疑難問題、同時給出新的可以檢驗的預測,就一定會引起極大的興趣。它不僅提供了潛在的前進之路,還能吸引人們的想象力。如果它的預測得到證實,就可以開啟對宇宙的全新認識。

當物理學家遇到超對稱性(supersymmetry, SUSY)的時候,情況恰恰如此。沒有人知道,在標準模型里,基本粒子的質量為什么比普朗克質量小得多?基本常數為什么不統(tǒng)一?暗物質可能是什么?超對稱性理論對每一個問題都給出了答案,還預言了很多的新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第二輪實驗已經結束了,但是并沒有發(fā)現那些粒子。用超對稱性解決這些問題的夢想已經破滅,物理學家必須面對這個現實。

標準模型的夸克和輕子的質量。在標準模型里,最重的粒子是頂夸克;最輕的是電子(不算中微子),其質量是511 keV/c2。中微子比電子至少要輕400萬倍:這比其他粒子之間的差別大得多。在能量尺度的另一端,普朗克能量(1019GeV)大得令人不安。我們不知道有什么粒子比頂夸克還重。(來源:HITOSHI MURAYAMA OF HTTP://HITOSHI.BERKELEY.EDU/)

超對稱性的動機可以追溯到量子力學的早期和電子的問題。電子是個問題,因為它沒有大小——它是一個點粒子,但確實有電荷。只要有電荷,就會產生電場和電勢。因為它本身有電荷,所以就能感受到自己產生的電勢:電子存在的本身就導致了固有的能量。電子越小,其內部能量就越大。這意味著,如果電子真的是點粒子,其能量就必定是無限大。

當然,事實并非如此。電子的固有能量是有限的,由它的靜止質量和著名的愛因斯坦方程E=mc2決定。

量子場論計算得到的量子真空中的虛擬粒子(具體地說,針對的是強相互作用)。即使周圍一無所有,這種真空能量也不等于零。粒子-反粒子對可以突然出現或消失,與電子這樣的真實粒子相互作用,從而修正電子非常重要的自能。(來源:DEREK LEINWEBER)

根據電磁學定律,如果電子的大小使得它的電能量等于它的質量,就可以得到電子的直徑約為5×10-15米,比質子還要大。顯然,這是不對的!

解決的辦法是存在反物質、特別是正電子(也就是反電子)。在量子物理學里,真空不空——真空不是一無所有、空無一物,而是由許多虛粒子組成,它們不停地閃現、幻滅,其中就包括電子-正電子對。

電子不僅能產生光子并使之與自己發(fā)生相互作用,還能與電子-正電子對漲落中產生的正電子一起湮滅,只留下“漲落”中產生的電子。計算表明,這兩種貢獻幾乎抵消,使得電子的尺寸非常小,盡管它的電荷比較大。

在標準模型以外,當然還會有新的物理。但是,除非能量遠遠超過大型對撞機所能達到的水平,新物理也許并不會出現。無論這種猜測是否正確,我們只能試試看。與任何其他工具相比,未來的對撞機可以更好地研究已知粒子的性質。到目前為止,LHC揭示的任何事情都沒有超出標準模型的已知粒子。(來源:UNIVERSE-REVIEW.CA)

“好吧,好吧,”你說,“這是量子宇宙的偉大勝利。但這和超對稱性有什么關系呢?”

要點在于,這種量子抵消之所以發(fā)生,就是因為理論中有一種對稱性(物質和反物質之間的對稱性)保護了電子的性質,使它具有特定的質量、大小和電荷性質。

超對稱性的要點在于,可能存在一種額外的對稱性(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對稱性),類似地保護著物質的性質,而且使得粒子質量遠小于普朗克尺度。粒子的質量不是大約1019GeV/c2,而是比它小17個數量級——只要標準模型里的每個粒子都有一個對應的超對稱伴侶。

標準模型的粒子及其超對稱伴侶。這些粒子已經發(fā)現了不到一半,另外的一半多些卻不見蹤跡。超對稱性的想法希望改進標準模型,但是在試圖補充主流理論的時候,還沒有對宇宙做出成功的預言。(來源:CLAIRE DAVID / CERN)

你必須將已知的基本粒子數量翻一番,為每個已知的標準模型粒子創(chuàng)建一個超對稱伴侶(標準模型里的每個玻色子都要有一個超對稱費米子,每個費米子有一個超對稱玻色子)。但是在理論上,這種對稱性可以將這些粒子的質量降低到我們觀察到的數值。

如果這些新的超對稱粒子大約相當于電弱力的能量尺度(大約100GeV到幾個TeV),它們也可以:

1、在LHC達到的能量范圍里產生和測量;

2、使得三種量子力(電磁力、弱力和強核力)的耦合常數在理論的大統(tǒng)一尺度上近似統(tǒng)一;

3、產生一個中性的、穩(wěn)定的超對稱粒子——它是宇宙中暗物質的最佳候選者。

耦合常數作為能量的函數(采用雙對數坐標),它們看起來并沒有匯合在一起(左圖)。如果按照預測的那樣把超對稱粒子加進去,耦合常數在~1015GeV(即通常的大統(tǒng)一尺度上)相遇,或者靠得更近。[來源:CERN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2001]

自然界里有幾個基本常數:萬有引力常數(G),普朗克常數(h 或 ?,即 h/2π),光速(c)。這些常數的不同組合可以得到時間、長度和質量的值——這些就是普朗克單位。如果用第一性原理來預測標準模型中粒子的質量,它們就應該是普朗克質量的量級,大約是1028eV/c2。但問題是,這個質量比宇宙中觀察到的最重粒子的質量大了17個數量級,也就是100,000,000,000,000,000倍。

特別是希格斯玻色子,它應該有普朗克質量,所有其他粒子也應該如此——因為希格斯場與其他粒子耦合、給它們以質量。我們觀測到的質量僅僅是125 GeV/c2,說明應該有其他一些東西起作用。

幾年前,CMS合作項目和ATLAS合作項目宣布了希格斯玻色子的第一個可靠的5-sigma檢測。因為其質量固有的不確定性,希格斯玻色子在數據中不是一個“尖峰”,而是一個寬寬的鼓包。它的質量是125GeV/c2,而不是更合理的預測值~1019GeV/c2——這是物理學的一個不解之謎。[來源:THE CMS COLLABORATION,“OBSERVATION OF THE DIPHOTON DECAY OF THE HIGGS BOSON AND MEASUREMENT OF ITS PROPERTIES”, (2014)]

從理論上講,超對稱性是解決這個難題的一種可能方法;實際上,任何已知的其他解決方案都是不可行的。然而,唯一可能的解決方案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是正確的。事實上,對于物理學來說,超對稱性的每一種預測都很有問題。

1、如果超對稱性是等級問題的解決方案,那么LHC就絕對可以達到最輕的超伴侶粒子的能量。到目前為止,LHC還沒有發(fā)現任何東西,這就足以推翻所有的超對稱性模型——但它們本來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設計的。

2、強力不能與其他力統(tǒng)一。到目前為止,在我們的宇宙中還沒有統(tǒng)一的證據,因為質子衰變實驗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最初的動機在這里也站不住腳:如果你把三條曲線放在雙對數坐標系,并在足夠大的能量處放大,它們看起來總是像一個三角形,而沒有匯合在單個點。

3、如果暗物質真的由最輕的超對稱粒子構成,那么相應的觀測實驗早就應該檢測到了(例如CDMS、 XENON和Edelweiss,等等)。此外,超對稱性暗物質應該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湮滅,但是也從來沒有觀測到。

實驗結果嚴格地限制了WIMP暗物質的范圍。在最下方曲線以上的所有WIMP(相互作用微弱的有質量的粒子)截面和暗物質質量都被排除掉了。這意味著,超對稱性暗物質的絕大多數模型是不可行的。(來源:XENON-100 COLLABORATION (2012), VIA HTTP://ARXIV.ORG/ABS/1207.5988)

對于這個想法來說,對撞機對其自身的限制是特別要命的。要想用超對稱性解決質量為什么這么小的問題,你至少需要產生一個超對稱粒子,其質量與標準模型最重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數量級。

這是設計和建造LHC進行觀測的主要特征之一。那里根本就沒有這些粒子,因而強烈地限制了它們的質量,理論學家再也不能只用超對稱性來解決等級問題了。相反,必須有一些額外的機制(例如,劈裂的超對稱性方案)來解釋粒子的質量為什么這么小,而超對稱伴侶的質量卻那么大。換句話說,這個理論美麗、優(yōu)雅而且有說服力,但是它的最初動機現在已經不再是主流了。它的預期目標并沒有實現。

在LHC第一輪實驗的早期,ATLAS合作項目在2000 GeV處看到了一種新粒子的“鼓包”(雙玻色子,diboson),許多人希望這是一種新粒子的證據。不幸的是,隨著更多數據的積累,人們發(fā)現這僅僅是一種統(tǒng)計噪音。從那以后,還沒有發(fā)現新粒子的可靠特征。

[ATLAS 合作項目(左圖), 來源:HTTP://ARXIV.ORG/ABS/1506.00962 ;

CMS合作項目(右圖), 來源:HTTP://ARXIV.ORG/ABS/1405.3447]

關鍵是要知道超對稱性究竟是什么,因為這個想法在理論上很有說服力。它優(yōu)雅而有力地解決了其競爭對手解決不了的問題。它創(chuàng)造了新的可以檢驗的預言,而這些測試大部分都已經完成了。不幸的是,迄今為止的答案是,盡管超對稱性可能很有趣,但是它描述的并不是我們的宇宙。

和以往一樣,持續(xù)的實驗將是大自然的最終裁判,但沒有一個理性的人能夠認為有證據支持超對稱性。如果超對稱性是錯誤的,很多人的整個職業(yè)生涯就進了死胡同——有史以來最有趣的一個死胡同。如果在任何能量尺度上,大自然都不存在超對稱性(包括普朗克尺度,雖然這非常難以檢驗),那么弦理論(它導致了超對稱性)就無法描述我們的宇宙。

不同星系團的X射線圖(粉紅色)和總物質圖(藍色)表明,正常物質和引力效應之間有明顯的分離,這是暗物質的一些最有力的證據。盡管超對稱性為暗物質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但它很難是唯一的理論。許多人希望它是解決的辦法,但是并沒有檢測到它預言的粒子,這就構成了強有力的反駁。[來源:

X-RAY: NASA/CXC/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D.HARVEY NASA/CXC/DURHAM UNIV/R.MASSEY; OPTICAL/LENSING MAP: NASA, ESA, D. HARVEY (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AND R. MASSEY (DURHAM UNIVERSITY, UK)]

關于超對稱性,科學家分為兩個非常不同的陣營。一方面,有一大群人(既有理論學家也有實驗學家)用證據說話,尋求這些謎團的其他解釋,負責任地更加嚴格地限制其可行的范圍。在近兩代人里,這個理論在一個物理分支領域里占據著主導地位,排除它也將是科學的巨大進步。

但另一方面,有很多強有力的人(主要是理論學家)將永遠相信超對稱性,特別是電弱尺度下的超對稱性,而不管證據是什么。然而,對于LHC碰撞的每一個新的質子,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相同的答案:沒有超對稱性。不管我們是多么經常地自欺欺人,也不管有多少科學家被愚弄,大自然是實在性的最終裁判,實驗不會說謊。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任何實驗證據支持超對稱性。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粒子
    +關注

    關注

    0

    文章

    44

    瀏覽量

    12674

原文標題:為什么超對稱可能是粒子物理學史上最失敗的預言?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何要頒給機器學習?

    電子發(fā)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據新華社報道,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John Hopfield)和英國裔加拿大科學家杰弗里·欣頓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0 00:11 ?3784次閱讀

    FlexDDS NG多通道相位連續(xù)相干捷變射頻源技術資料V1

    盛鉑科技FlexDDS-NG是一種單臺機箱最多可達12個通道相位連續(xù)直接數字信號合成器 (DDS)。其輸出頻率可達400MHz,該產品專為量子光學研究而設計, 是直接滿足實驗物理學家需求的下一代波形發(fā)生器。
    發(fā)表于 12-24 13:32 ?0次下載

    無所不能的MATLAB|證明曲速引擎的物理學原理

    中隨處可見,但這“科學”部分卻始終無法實現。 據《大眾機械》報道,“研究人員一直對曲速引擎的概念很感興趣,這一概念由墨西哥物理學家明戈·阿爾庫貝利于 1994 年首次提出。”“根據理論上的阿爾庫貝利曲速引擎概念,航天器可以通過收縮前方空間和膨脹后方空間來實現光速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04 09:50 ?204次閱讀
    無所不能的MATLAB|證明曲速引擎的<b class='flag-5'>物理學</b>原理

    FlexDDS-NG直接數字信號合成器(DDS)/波形發(fā)生器

    盛鉑科技FlexDDS-NG是一種單臺機箱最多可達12個通道相位連續(xù)直接數字信號合成器 (DDS)。其輸出頻率可達400MHz,該產品專為量子光學研究而設計, 是直接滿足實驗物理學家需求的下一代波形發(fā)生器。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28 15:00 ?188次閱讀

    歐姆定律的實際應用實例

    歐姆定律是電氣工程和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定律,它描述了電流、電壓和電阻之間的關系。這個定律由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在1827年首次提出,其公式為 V = IR,其中 V 代表電壓(伏特),I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28 15:27 ?1117次閱讀

    運放的哪些參數可以反映出它的不對稱性?

    運放的對稱性在溫度低的時候可能不是很明顯,影響也不大,但是隨著溫度的升高(例如從25度~~120度),溫度升高輸出方波的上述時間跟下降時間偏差也會越大,提高運放的SR能相對的減弱這種不對稱的影響,但是導致這種不對稱的根本原因
    發(fā)表于 09-10 08:12

    超短激光脈沖使阿秒成像成為可能

    兩位RIKEN物理學家已經實現了峰值功率為6太瓦(6萬億瓦)的極短激光脈沖,大致相當于6000座核電站的功率。這一成就將有助于進一步發(fā)展阿秒激光器,為此,三名研究人員獲得了 2023 年諾貝爾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6 06:36 ?309次閱讀

    基于軌道電潤濕的液滴操控技術,有望用于新一代數字微流控平臺

    電潤濕(electrowetting)現象于1875年由法國物理學家Lippmann提出,作為現有最成熟的液滴電操控方法,已成功應用于數字微流控、傳熱強化、淡水收集等領域。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9 18:24 ?1821次閱讀
    基于軌道電潤濕的液滴操控技術,有望用于新一代數字微流控平臺

    了解幾位發(fā)明天線的先驅

    1864年左右,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提出了無線電理論。
    發(fā)表于 03-28 13:54 ?911次閱讀
    了解幾位發(fā)明天線的先驅

    什么是快激光?快激光的應用有哪些呢?

    激光的原理早在 1916 年已經由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受激輻射理論所預言。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11 14:36 ?1754次閱讀
    什么是<b class='flag-5'>超</b>快激光?<b class='flag-5'>超</b>快激光的應用有哪些呢?

    線圈磁場方向的判斷方法什么定則

    線圈磁場方向的判斷可以利用右手螺旋定則。該定則是由法國物理學家安德烈-瑪麗·安培(Andre-Marie Ampere)于19世紀提出的。 右手螺旋定則是一種用于判斷電流所產生的磁場的方向的方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25 17:07 ?6080次閱讀

    電容單位為什么叫法拉?電容器是如何裝電、放電的?

    電容單位為什么叫法拉?電容器是如何裝電、放電的? 電容單位法拉的由來 電容單位法拉是以英國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的名字而命名的。法拉第是19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對電磁學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02 10:08 ?2473次閱讀

    簡單介紹電流的單位:安培,安培

    物理學家認為電流從相對正的點流向相對的負點;這稱為常規(guī)電流或富蘭克林電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30 11:00 ?3188次閱讀

    量子半導體實現拓撲趨膚效應可用于制造微型高精度傳感器和放大器

    德國維爾茨堡—德累斯頓卓越集群ct.qmat團隊的理論和實驗物理學家開發(fā)出一種由鋁鎵砷制成的半導體器件。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4 09:48 ?588次閱讀

    拓撲量子器件的突破進展

    1月18日,德累斯頓和維爾茨堡的量子物理學家們取得了顯著的科技突破。他們研發(fā)出一種半導體器件,其卓越的魯棒和敏感度得益于一種量子現象——拓撲保護作用,能夠免受外部干擾,實現前所未有的精準測量功能。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3 14:59 ?597次閱讀
    拓撲量子器件的突破<b class='flag-5'>性</b>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