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利用納米共振結構對入射光場的選擇性匯聚來實現高性能的熱電探測

電子工程師 ? 來源:lq ? 2019-01-15 16:32 ? 次閱讀

光電探測器件的工作性能可以使用納米光子學結構獲得極大的增強,例如表面等離子激元、光學晶體等。這主要得益于光學共振模式可以將入射光場能量有效的匯聚在亞波長的空間范圍內,同時還可以為器件引入天然的頻率選擇特性。

然而,在使用表面等離子激元共振的同時往往會不可避免的引入寄生吸收損耗,例如金屬材料發(fā)熱,從而對光電轉換效率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我們將局部光場制熱與熱電材料相結合,將這些“耗損熱”轉換為電能予以測量,便可以變廢為寶,甚至還可以極大的提升熱電器件的工作性能。

今天和大家介紹的這篇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大學Harry Atwater教授研究團隊的《Nature Nanotechnology》便是利用上述原理,在50到110微米的尺度上,通過利用納米共振結構對入射光場的選擇性匯聚來實現高性能的熱電探測。

該器件通過光學結構對入射光可調的選擇性吸收和局部匯聚,即便在均勻的入射光場下也可以在器件內部形成溫度梯度并進而獲得熱電壓,其對入射功率的響應率可以達到38 VW-1,帶寬約為3 kHz,比傳統(tǒng)熱電器件的響應速率快10到100倍。同時由于器件基于熱電效應工作,因此也就對材料的能帶特性不敏感。

而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大量的FDTD全電磁場數值模擬來還原器件的工作場景,尤其是對納米光學結構的光學響應以及器件內部熱功率的生成提供了生動而詳盡的物理圖像,并為最終的參數選優(yōu)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圖1a中給出了器件的結構示意圖。整個器件由約40 nm厚的Bi2Te3與Sb2Te3構成,制造于由SiO2和SiNx疊層構成的懸空熱絕緣層上。熱電材料在器件中部區(qū)域被制造為長50微米,寬為100 nm,間距為數百納米的納米線陣列。

圖1 波導共振模式與熱設計。a,波導共振熱電探測器結構示意圖。b,對于間隔為488 nm,尺寸為40 nm×100 nm的Sb2Te3納米線的吸收率A和與邊緣平面區(qū)域對比的溫度差ΔT。c,FDTD模擬計算的入射光電場分布。圖中比例尺為1 微米。最高電場強度|E|發(fā)生在納米線區(qū)域,導致顯著的吸收并發(fā)熱。d,c中模擬模型橫截面上納米線的吸收功率分布,左側對應Sb2Te3而另一半是Bi2Te3。e,Bi2Te3/Sb2Te3納米線熱電偶結構在吸收峰值下的熱模擬結果,入射光功率為20 微W。比例尺,500 μm(主圖像); 50微米(插圖)。f,具有Au接觸點的p/n熱電偶結構SEM照片。比例尺,20 微米。插圖:Bi2Te3/Sb2Te3納米線之間的連接點。比例尺,1 微米。

通過FDTD全電磁場數值模擬,研究人員發(fā)現這些周期性的納米線陣列可以有效的將TM偏振的垂直入射光耦合進自己的波導模式并產生出強烈的共振,從而實現在局部范圍對光能的選擇性吸收增強(圖1b,c)。器件工作時,這些納米線陣列因為對入射光的吸收而局部升溫;于此同時,器件外側的熱電材料形成了較大面積的平面區(qū)域,可以通過對大部分入射光的有效反射而保持在一個溫度相對較低的狀態(tài)(圖1d,e)。通過這樣的原理,器件獲得了從中心納米線區(qū)域到邊緣平面區(qū)域的溫度差異并進而獲得熱電壓。

根據熱電領域的Seebeck原理,器件兩端的熱電壓正比于其兩端的溫差以及材料的Seebeck系數。因此,實現器件局部區(qū)域的有效加熱,或者說對光能的有效匯聚吸收,并同時抑制器件通過輻射、對流和傳導效應導致的熱能散失對于增大器件的熱響應電壓至關重要。在本器件中,研究人員通過將納米線陣列置于一個超薄懸空的熱隔離層上,并使用較低熱導率的襯底材料,最大可能的阻絕了器件熱區(qū)的熱能損耗,從而在器件的中心與邊緣區(qū)域之間制造最大約2~3 K的溫差。這一結果也與基于FDTD的仿真預測相吻合。

有效的局部加熱得益于納米光學共振結構對光場的匯聚。理論計算表明,器件中部的納米線的共振模式主要由其波導模式和薄膜Fabry-Perot共振的Fano干涉形成。在圖2中,研究人員給出了在使用相同納米線尺寸以及襯底結構下,不同材料的共振吸收峰分布??梢钥吹絊b2Te3和較其他材料而言在共振波長處顯示出較大的消光系數。圖2b-d中給出了Sb2Te3納米線截面上在最大吸收波長下的共振模式,圖2c-e則給出了其在最小吸收波長下的共振模式。計算表明,由于波導模式與Fabry-Perot共振模式相長干涉,入射光電場在最大吸收波長下可以強烈的聚集在在納米線區(qū)域,從而實現對納米線的有效加熱。

圖2 基于波導共振模式的熱電材料結構設計。a,不同熱電材料的納米線吸收譜對比,納米線尺寸均為40 nm厚,68 nm寬,間距為488 nm。底部襯底為在50 nm厚的SiO2和100 nm 的SiNx波導。b-e,導波共振模式的模擬。b,d,吸收峰值處的歸一化電場分布與吸收功率分布。c,e,吸收最小時的歸一化電場分布與吸收功率分布。功率吸收密度由Pabs = 1/2ωε''|E|2求得,P0為入射功率。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可以通過控制納米線陣列的結構參數來調控器件的響應波長,使器件顯現出極為豐富的應用潛力(圖3e-g)。圖3b中給出了器件在不同納米線幾何參數下的實驗與模擬的吸收率對比,主要可以調控的參數信息包括納米線的高度,寬度以及其陣列內部間距。圖3d則對應的給出了在不同納米線間距下,器件實測的吸收率與基于FDTD的仿真結果的對比,其結果無論是在頻率分布還是響應強度上都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研究人員通過將仿真模擬結果反向擬合到實驗測試數據后發(fā)現,它們之間的細節(jié)差異主要來自于納米線材料的寄生損耗。

圖3 波導共振結構的吸收譜參數依賴關系。a,納米線波導結構示意圖。b,c,不同間距的納米線吸收譜的變化,其中納米線尺寸為60 nm寬(b)和100 nm寬(c)的納米線,厚度均為40 nm,置于50-nm SiO2/100-nm SiNx的懸浮襯底上。d,納米線實驗測試吸收譜(黑點),對應于實驗尺寸的FDTD模擬結果(藍色),以及基于實驗結果對模擬吸收光譜的反向擬合結果(紅色)對比,其結果表現出較高的一致性。e,在50-nm SiO2/100-nm SiNx懸浮膜上,40 nm厚的Sb2Te3納米線在可見光波段的吸收譜。f,在300-nm SiO2/500-nm SiNx懸浮膜上的50 nm厚,300 nm寬的Sb2Te3納米線的吸收光譜。g,在500-nm SiO2/500-nm SiNx懸浮膜上的50 nm厚,1.5微米寬的Bi2Te3納米線的中紅外吸收光譜。

在圖4中,研究人員進一步給出了器件在不同激發(fā)角度情況下的吸收率大小及其對應的響應率變化。結果表明器件對帶有5度入射偏角的激發(fā)光場表現出最大的響應率。當僅有納米線陣列被照射時,器件的響應率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兩到三倍。理論分析表明,器件響應的最大/最小比值主要是由器件對激發(fā)輻射的吸收能力決定,因此帶有更顯著的最大/最小吸收比值的器件結構可以表現出更大的響應比率。

圖4 器件的光譜,角度和響應時間性能。a,器件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吸收譜,器件尺寸為40 nm厚,130 nm寬,50 微米長的線尺寸。b,對于整個結構使用未聚焦的均勻激發(fā)光照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器件響應率。c,僅當納米線熱電偶區(qū)域被照射時的最大器件響應率。d,器件熱電壓(TEV)對于與的入射功率的依賴關系,右軸顯示器件中部與邊緣區(qū)域的溫差ΔT。e,Bi2Te3/Sb2Te3熱電偶結構的時間響應(綠色)及其時間常數擬合(紅色),結果表明響應時間約為155.13±3.06 微s。藍色數據為Si光電二極管在相同斬波速度下的響應曲線。f,g,噪聲譜密度(NSD)和噪聲等效功率(NEP)與激發(fā)波長的關系。

研究人員進一步發(fā)現器件的熱電壓與激發(fā)光的入射功率呈現出明顯的線性關系,并與FDTD的數值模擬結果相吻合。由于器件較小的幾何尺寸,使其擁有非常小的熱容,因此可以實現快速的升溫和降溫過程,進而獲得更快的響應速率。測試表明,器件的響應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分別為155和153 微s,這樣的響應速度足以處理絕大多數的光電探測和圖像顯示的應用需求,比傳統(tǒng)熱電器件響應速率快100倍。

圖4f中則給出了器件的噪聲功率譜密度(NSD),表明其電阻約為113 kW,對應的室溫下的Johnson噪聲為42 nVHz-1/2,對應的總體噪聲等效功率(NEP)約為108 Hz-1/2 W-1。這樣水平的噪聲譜密度主要歸因于器件溫度的升高和熱電流的散粒噪聲。于此同時,實驗還表明較長的納米線會伴隨產生更大的Johnson熱噪聲。由于Johnson噪聲貢獻了大部分的噪聲譜密度,因此降低器件的電阻可以進一步降低其噪聲密度。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給出一系列的器件優(yōu)化和改進建議,包括使用熱電堆結構,優(yōu)化熱電材料的性能,在真空環(huán)境中進行器件性能測試,以及使用其他納米光子結構進一步將光場匯聚在盡可能小的區(qū)域等等。

小結

最后總結一下,這篇來自加州理工的《Nature Nanotechnology》介紹了一種帶有納米光子共振結構的熱電探測器。該器件利用光學共振結構有效的將光場匯聚在較小的空間范圍,因此可以在納米尺度上獲得較大的溫度梯度,并在均勻光照下顯示出帶有頻率選擇的熱電壓響應。器件的頻率響應特性可以由器件的幾何參數調控,并且對材料的能帶參數不敏感。由于其較小的器件體積,它擁有比傳統(tǒng)熱電探測器快100倍的響應速率。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使用了FDTD全電磁場數值模擬研究了器件光學結構的特性并揭示了其頻率選擇的物理機理。模擬結果與實驗測試結果無論是在頻率分布還是強度上都表現出較高的吻合度?;贔DTD電場模擬結果而獲得的熱計算結果也與實驗測試結果接近,進一步印證了FDTD數值模擬計算的準確度。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探測器
    +關注

    關注

    14

    文章

    2653

    瀏覽量

    73203
  • FDTD
    +關注

    關注

    9

    文章

    46

    瀏覽量

    16770

原文標題:Nature Nanotech.:高性能熱電探測器!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利用CSPR I系統(tǒng)進行彩色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成像的研究

    成像實驗基本操作: 當入射光從棱鏡的一側導入照射在棱鏡底部的金膜背面時, 調節(jié)旋轉平臺, 使入射光滿足反射條件以形成共振吸收; 將待測樣品導入樣品池, 進而微調入射光角度, 使所記錄圖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01 08:04 ?4454次閱讀
    <b class='flag-5'>利用</b>CSPR I系統(tǒng)進行彩色表面等離子體<b class='flag-5'>共振</b>成像的研究

    選擇性發(fā)射極晶體硅太陽電池實現方法分析

      所謂選擇性發(fā)射極(SE-selectiveemiter)晶體硅太陽電池,即在金屬柵線(電極)與硅片接觸部位進行重摻雜,在電極之間位置進行輕摻雜。這樣的結構可降低擴散層復合,由此可提高光線的短波
    發(fā)表于 09-26 09:44

    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提高光學傳感器靈敏度?

    納米結構的幾何形狀只要滿足特定條件,并匹配入射光的波長,就能夠大幅提高光學傳感器的靈敏度。這是因為局部納米結構可以極大地放大或減少
    發(fā)表于 10-15 09:51

    如何利用機器學習提高光學傳感器靈敏度?

    納米結構的幾何形狀只要滿足特定條件,并匹配入射光的波長,就能夠大幅提高光學傳感器的靈敏度。這是因為局部納米結構可以極大地放大或減少
    發(fā)表于 10-26 17:26

    納米結構如何提高光學傳感器靈敏度?

    納米結構的幾何形狀只要滿足特定條件,并匹配入射光的波長,就能夠大幅提高光學傳感器的靈敏度。這是因為局部納米結構可以極大地放大或減少
    發(fā)表于 10-30 11:00

    熱電探測器有什么分類?

    第一步是按系統(tǒng)的熱力學特性確定入射輻射所引起的溫升,這種分析對各種熱電探測器件都適用;
    發(fā)表于 10-30 09:00

    熱電效應的創(chuàng)新研究

    光電探測器可以根據不同入射光強范圍選擇合適的摻雜濃度?! ”竟ぷ魍ㄟ^優(yōu)選輕摻雜濃度的硅納米材料,實現了在633 nm激光弱輻照下開路光電壓響
    發(fā)表于 11-27 16:22

    如何去實現一種基于單片機的智能PWM調光燈系統(tǒng)設計

    。光敏電阻器是利用半導體的光電導效應制成的一種電阻值隨入射光的強弱而改變的電阻器,又稱為光電導探測器;入射光強,電阻減小,入射光弱,電阻增大
    發(fā)表于 03-01 07:20

    入射光偏振方向對LiNbO3晶體近光軸電光調制的影響

    摘要 分析了在垂直LiNbO3晶體光軸方向加電壓,沿近光軸方向傳播時,入射光偏振方向對電光調制器的影響.通過計算加電場后雙折射光程差的變化和偏光振動方向的轉動,畫出在正交
    發(fā)表于 11-30 13:12 ?23次下載

    頻率選擇性表面仿真方法

    頻率選擇性表面(FSS)功能上就是對空間中傳播的平面波的“濾波器”,物理上多通過周期結構實現,屬于典型的電磁散射問題。
    發(fā)表于 06-07 10:21 ?5次下載

    TMAH溶液對硅得選擇性刻蝕研究

    和溫度對選擇性蝕刻的影響 當金剛石尖端劃傷硅表面時,劃傷區(qū)域發(fā)生晶格變形,形成非晶態(tài)層和扭曲結構,以及硅氧化物,由于晶體硅的蝕刻率遠高于劃傷區(qū)域,因此從劃傷的痕跡中可以產生突出的山丘或納米結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20 16:37 ?2460次閱讀
    TMAH溶液對硅得<b class='flag-5'>選擇性</b>刻蝕研究

    實現原位溶液磁共振譜測量的納米金剛石量子傳感

    共振技術兼容生理環(huán)境,可以進行原位的無損探測,也可以通過自旋標記等手段,從細胞內雜亂的背景信號中選擇性地探測目標分子的共振譜,是最有可能實現
    發(fā)表于 10-26 14:45 ?351次閱讀
    可<b class='flag-5'>實現</b>原位溶液磁<b class='flag-5'>共振</b>譜測量的<b class='flag-5'>納米</b>金剛石量子傳感

    光電探測器基于入射光時間特性、入射光空間特性的選擇

    入射光的強度可以是時間的函數。如果的強度恒定,它就是“直流光”;如果的強度隨時間變化,它就是“交流光”;如果以離散的光子包的形式到達,它就是“脈沖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11 06:28 ?243次閱讀
    光電<b class='flag-5'>探測</b>器基于<b class='flag-5'>入射光</b>時間特性、<b class='flag-5'>入射光</b>空間特性的<b class='flag-5'>選擇</b>

    過電流保護的選擇性是靠什么實現

    過電流保護的選擇性是指在電力系統(tǒng)中,當發(fā)生短路或過載時,保護裝置能夠按照預定的順序和時間,優(yōu)先切斷故障部分,而不影響其他正常運行的部分。選擇性是電力系統(tǒng)保護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它能夠確保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26 14:38 ?719次閱讀

    探測選擇指導

    ? 以下是選擇探測器的簡單說明: 1.確定應用的要求。需要考慮的一些參數是: 功率水平 入射光波長范圍 探測器放大器的電帶寬 應用的機械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15 06:23 ?336次閱讀
    <b class='flag-5'>探測</b>器<b class='flag-5'>選擇</b>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