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世界四大權威大學排名之一的軟科正式發(fā)布了《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中,MIT、斯坦福、CMU位列前三,中國清華大學首次進入前十名,排名第7。
7月17日,與THE、QS和US News并稱全球四大權威學校排名的軟科,正式發(fā)布了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簡稱GRAS)。
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中,前十名中有7所美國大學,分別是:MIT、斯坦福、CMU、UC伯克利、UC洛杉磯、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
中國的清華排名全球第7,與瑞士的ETHZ(排名第4)以及新加坡的南洋理工(排名第9),成為進入前十的非美國高校。
據軟科介紹,此次排名調查了全球4000余所大學,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y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最終,有來自8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600余所高校出現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上。中國共有202所高校上榜,上榜總次數1700次。
總體看,美國大學仍然占絕對優(yōu)勢,中國高校表現也十分優(yōu)異,僅次于美國,位列全球第二。
全球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排行:MIT第一,清華第七
話不多說,讓我們先來看看2018年工學領域最新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
中國計算機與工程學科排行:清華第一、浙大第二
我們看到,在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前100名中,國內共有23所高校入圍,分別是:
清華大學(第7名)
浙江大學(第14名)
香港中文大學(第19名)
上海交通大學(第28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34名)
香港城市大學(第38名)
華中科技大學(第40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并列第40名)
北京大學(第45名)
香港理工大學(第49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53名)
大連理工大學(第55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60名)
東南大學(第65名)
香港科技大學(第67名)
香港大學(第66名)
電子科技大學(第71名)
西安交通大學(第74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75名)
北京郵電大學(第76名)
南京大學(第83名)
西北工業(yè)大學(第84名)
中山大學(第90名)
與軟科2017年的排名相比,中國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整體有了很大提升。去年,CS進入全球前100的中國高校排名如下:
清華大學(第19名)
浙江大學(第21名)
香港城市大學(第22名)
華中科技大學(第23名)
香港理工大學(第24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第27名)
上海交通大學(第29名)
東南大學(第37名)
香港科技大學(第38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45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第57名)
國防科技大學(第58名)
北京大學(第60名)
香港中文大學(第64名)
武漢大學(第74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75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76名)
大連理工大學(第78名)
合肥工業(yè)大學(第80名)
中山大學(第88名)
西安交通大學(第99名)
北京郵電大學(第100名)
2017年全球排名第一的仍然是MIT,不過從第二名開始排名發(fā)生變化,依次是:UC伯克利、斯坦福、哈佛、CMU、UC洛杉磯、EPFL、普林斯頓、南加州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院(以色列)。
以下是2017年GRAS中計算機科學與工程排名入圍前50名院校榜單:
中國有8個學科世界第一,浙大有45個學科上榜
就整體排名來說,與去年相比,中國內地此次上榜高校數量和學科上榜總次數分別增加了25%和32%,均有顯著提升。
其中,中國有8個學科位列世界第一,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工程)和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
與去年相比,“冠軍學科”的數量增加了一個,2017年拿下冠軍學科的分別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中南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7所大學。
從國內高校的上榜學科分布數量來看,浙江大學是上榜學科次數最多的高校,共計45個學科上榜。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以44次,43次,40次和38次上榜數排在全國前五。
從上榜學科分布領域來看,國內高校在理學和工學領域表現強勢,以下學科上榜高校數量均超過50所:數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生物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電力電子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
軟科世界大學學科排名GRAS,更多看中論文影響力
據軟科官方介紹,軟科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始于2009年,最初是沿用了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簡稱ARWU)的指標體系,之后也在不斷改進排名方法。
軟科的ARWU是世界范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2003年首次發(fā)布,去年8月15日發(fā)布了第15版(后面我會對ARWU進行更進一步的介紹)。
“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GRAS”使用一系列國際可比的客觀學術指標對全球大學在相關學科的表現進行測量,包括科研規(guī)模、科研質量、國際合作、高水平科研成果、國際獎項等。
以下是排名具體各項參數、指標等的詳細介紹:
在大學選擇上: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的對象是2012至2016年間在特定學科發(fā)表論文達到一定數量的大學。其排名的文獻數據來自于Web of Science和InCites數據庫。
排名指標與權重:首先計算大學在每項指標上的得分,具體為大學在一項指標上的數值除以該項指標的最大值(開根號)再乘以100。然后各指標得分除以100,再乘以相應權重進行累加得到該??偡帧2煌瑢W科的指標權重系數有所不同,比如工科類學科的各項指標對應的權重系數見下圖:
指標定義與統(tǒng)計方法
論文總數 (PUB):論文總數指標用于測量被評價大學在相應學科的科研規(guī)模。指過去5年(2012-2016)被InCites數據庫相應學科收錄的Article類型的論文數。一所大學的論文根據所發(fā)表的期刊的學科分類(Web of Science categories)被劃分到相應學科。
論文標準化影響力 (CNCI):Category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CNCI)指過去5年(2012-2016)被InCites數據庫相應學科收錄的Article類型的論文的被引次數與同出版年、同學科、同文獻類型論文篇均被引次數比值的平均值。如果CNCI等于1,表明該組論文的被引表現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當,CNCI小于1則反映論文被引表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CNCI大于1表明論文被引表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國際合作論文比例 (IC):國際合作論文比例用來測量被評價大學在相應學科的國際合作程度。該指標統(tǒng)計過去5年(2012-2016)被InCites數據庫相應學科收錄的Article類型的論文中有國外機構地址的論文比例。
頂尖期刊論文數 (TOP):指過去5年(2012-2016)在相應學科頂尖期刊或會議上發(fā)表論文的數量。頂尖期刊指通過軟科“學術卓越調查”得到的各學科頂尖期刊或影響因子位列前20%的期刊?!皩W術卓越調查”共選出41個學科的123本頂尖學術刊物和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科的14個頂尖學術會議?!皩W術卓越調查”結果中未覆蓋的學科的頂尖期刊取自各Web of Science學科內影響因子處在最高20%的期刊,根據2016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公布的期刊影響因子判斷。文獻類型只包括研究論文(Article)。
教師獲權威獎項數 (AWARD):指教師1981年以來獲得本學科最重要的國際獎項的折合數。本學科最重要的國際獎項通過軟科“學術卓越調查”得到?!皩W術卓越調查”共選出24個學科的27項國際重要學術獎項,最終有22個學科采用了獎項指標。獎項共享者的權重為獲得獎金的比例。當一名獲獎人同時署名兩個單位時,各計0.5。為了更客觀地反映一所大學的學術表現,不同年代的獲獎者被賦予不同的權重,每回推十年權重遞減25%,如2011~2016年的獲獎者的權重為 100%,2001~2010年的權重為75%,1991~2000年的權重為50%,1981~1990年的權重為25%。
其中,關于教師獲權威獎項數,計算機領域,GRAS重點關注這四個權威獎項:圖靈獎、IEEE Medal of Honor、IEEE Control Systems Award、IEEE Control Systems Award。
GRAS和ARWU的權威性到底如何?
關于GRAS,網上相關信息較少,它的排名方法我們在上文已經所介紹。因為它也是對ARWU方法的一個沿用+改進,而ARWU提出更早,所以接下來我們對軟科ARWU做一個詳細介紹與分析。
可能大多數人沒怎么聽過ARWU,但是其實這是第一個全球性的大學排名,從2003年就開始編制和發(fā)行,而我們都比較熟知的QS大學排名是2004年才開始發(fā)布。
維基百科中對ARWU的介紹
ARWU其實原來是上海交大學術排名,后來因為rank音譯改叫軟科,是世界上最早的綜合大學排名。目前與THE(Times Higher Education)、QS、ARWU、U.S. News一起被公認為四大較為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
ARWU的考量因素是:
1)教育質量:獲得諾貝爾獎及菲爾茲獎的校友數量,占比10%
2)院系質量:獲得諾貝爾獎及菲爾茲獎的教職員工數量,占比20%;在21大主要學科類別中學術引用最高的研究者數量,占比20%
3)研究成果:在《自然》和《科學》期刊中發(fā)表論文數量,占比20%;獲科學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數量,占比20%;
4)人均學術表現:各高校的人均學術表現,占比10%。
由于ARWU側重衡量高校的研究實力,以其客觀、穩(wěn)定、透明的排名數據和排名方法獲得國際稱贊,但也因過分側重理工科而受到批評。
我們看看業(yè)界人士眼中的ARWU:
“總體來說:
1、這個排名依據的指標是純粹的學術指標,而且這個排名是受到了國外大量研究學者承認的,權威性是非常高的;
2、這個排名其實不接地氣,因為它更討論學術方面的東西,對于教育素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之類的因素幾乎不考慮,所以人文強的學校在這個排名里面相對落后,理工強的學校在這個排名中相對靠前;
3、這個公司以及排名的名字沒取好,聽起來有點土……”
還有人表示:
“排名結果中的某些大學某學科甚至都是不存在的?!币虼藨岩善湔鎸嵭?。比如說,今年的計算機排名中,國防科技大學竟然不在前100之列,而是排在116位,的確讓人覺得意外。
大家對此排名褒貶不一,應該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且,所有的排名其實都不是絕對的科學與權威,所以我們還是理性看待,可以部分參考。
-
數據庫
+關注
關注
7文章
3842瀏覽量
64574 -
計算機科學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4瀏覽量
11381
原文標題:2018全球計算機與工程學科排名:MIT奪冠,清華第7,中國23所高校上榜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