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可以依托心臟跳動而產生電力的裝置

454398 ? 作者:工程師吳畏 ? 2018-06-19 08:44 ? 次閱讀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通過壓電效應、熱能轉換、靜電效應以及化學反應等多種方法將人體內的機械能、熱能、化學能轉換成電能,從而為可穿戴或可植入設備進行供電。

在《我歌唱我?guī)щ姷纳眢w》(I Sing the Body Electric)中,詩人沃爾特·惠特曼深情地講述了“美麗、奇特、在呼吸、笑肌”的“行動和力量”。150多年后,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家兼工程師卡南·達格維倫(Canan Dagdeviren)和她的同事們正在用研究給惠特曼的詩賦予新的意義。她們正在研究一種可以依托人們心臟跳動而產生電力的裝置。

現(xiàn)在的電子產品功能是如此強大,以至于智能手機的計算能力遠遠超過了1969年將第一批宇航員送上月球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相關載人設備的處理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人們對于可穿戴設備或者可植入設備的期望越來越高。

大多數(shù)可穿戴設備和植入式設備的主要缺陷仍然在于電池的續(xù)航問題,其有限的電池容量會限制設備的長期使用。當心臟起搏器的電能耗盡后,你需要做的是為病人動手術而更換電池。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在于人體內部,因為人體蘊含的化學能、熱能以及機械能都很豐富。這使得科學家們對于設備如何從人體獲得能量進行了反復研究。

例如,一個人在呼吸時做出的運動可以產生0.83瓦的能量;人體在平靜狀態(tài)下的熱量約為4.8瓦;一個人手臂進行運動時能量的高達60瓦。而一個心臟起搏器只需要百萬分之五瓦的能量就可以持續(xù)工作七年,助聽器只需要千分之一瓦就可以運行五天,而一瓦的能量可以讓智能手機正常工作五個小時。

現(xiàn)在達格維倫和同事們正在研究如何使用人體本身作為設備能量的來源。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在動物和人身上測試這種可穿戴設備或可植入設備。

其中一種能量收集策略涉及將來自振動,壓力和其他機械應力的能量轉換成電能。這種方法能夠產生所謂的壓電,通常用于揚聲器和麥克風。

一種常用的壓電材料是鈦酸鋯酸鉛,但其較高的鉛含量引起人們擔心,因為鉛對人體的毒性太大。達格維倫表示,“但是如果要將鉛從結構上分解,需要加熱到700攝氏度以上?!边_格維倫說, “你永遠無法在人體內達到這樣的溫度?!?/p>

為了利用壓電效應,達格維倫和她的同事開發(fā)出可以粘貼在諸如心臟,肺和膈肌等器官和肌肉上的扁平裝置。這些設備是“機械隱形”,因為它們的力學特性與它們所處環(huán)境較為相似,所以其在運動時不會妨礙到這些組織的正常工作。

到目前為止,這些設備已經在奶牛,綿羊和豬身上進行過測試,因為這些動物的心臟大小與人的心臟大小大致相同。“當這些設備發(fā)生被機械扭曲時,它們會產生正負電荷,電壓和電流,這樣一來完全可以收集這些能量給電池充電,”達格維倫解釋說, “你可以使用它們來運行心臟起搏器等生物醫(yī)學設備,而不用每六年或七年電池耗盡后進行手術更換。”

科學家們還在開發(fā)可穿戴式式壓電能量收集器,這些能量收集器可以戴在膝蓋或肘關節(jié)上,或放置在鞋子中,褲子或內衣上。這樣,一個人走路或彎腰時就可以為電子產品進行發(fā)電。

在設計壓電元件時,并不需要發(fā)電效果最好的材料,這似乎有些反直覺。例如科學家所采用的材料可能只有2%或更低的轉化效率,而不是選擇能夠將機械能的5%轉化為電能的材料。如果它轉化得更多,“它可能會通過給身體施加更多的負荷來實現(xiàn),但用戶肯定不希望因此而感到疲倦,”達格維倫說。

另一種能量收集方法是使用熱電轉換材料將體熱轉換為電能?!澳愕男呐K每年跳動的次數(shù)超過4000萬次,”達格維倫指出。所有這些能量都會轉換成身體熱能而消散——而這恰恰是一種可捕獲的潛在資源。

人體熱能發(fā)電確實面臨著一些主要問題。這種能量轉換方式往往依賴于溫度差異,但人體的體溫常常會保持相當恒定的狀態(tài),因此人體內部的溫度差異還不足以產生大量電力。但是,如果這些裝置能夠在收集身體體溫的同時暴露于相對涼爽的外部環(huán)境中的話,就能夠解決問題。

科學家正在探索用于可穿戴設備的熱能發(fā)電裝置,例如為手表供電。原則上人體產生的熱量可以產生足夠的電力,為無線健康監(jiān)測儀、人工助聽器和治療帕金森癥的大腦皮層刺激器提供電能。

此外,科學家們也試圖通過常見的靜電效應來為設備供電。當兩種不同材料彼此反復碰撞或摩擦時,一種材料的表面可以從另一種材料的表面上奪取電子,積聚電荷,這被稱為摩擦起電現(xiàn)象。摩擦起電的一個關鍵優(yōu)點是包括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在內的幾乎所有材料能夠產生靜電,這為研究人員設計各種各樣的小工具提供了諸多可能性。

“我對摩擦起電研究得越多,就越讓人激動,它的應用就可能越來越多,”相關論文合著者,喬治亞理工學院納米技術專家王鐘林(Zhong Lin Wang ,音譯)表示,“我可以看到我自己將在未來的20年里致力于這項研究。”

不同的材料通過摩擦起電產生的電量有很大差異,因此科學家們正在嘗試各種材料。研究人員制作了類似于微觀城市街區(qū)的立方體網格,類似于竹林的納米線,以及類似于吉薩大金字塔的那種金字塔陣列。王說,這些材料不僅“看起來很漂亮”,而且用金字塔陣列覆蓋表面可以將發(fā)電量相比于平板增加五倍。

研究人員已經在老鼠,兔子和豬身上進行了相關實驗,他們測試了起搏器,心臟監(jiān)護儀和其他由呼吸和心跳加速提供電能的植入式裝置?!拔覀円苍谘芯渴欠窨梢允褂媚Σ疗痣妬泶碳ぜ毎L并加速傷口的愈合,”Wang說, “另外,我們已經開始了關于神經刺激的摩擦起電實驗,以了解我們是否可以為神經科學做出任何貢獻?!?/p>

王和他的同事也設計了摩擦起電的可穿戴設備。例如他們制造了摩擦電布,可以為配置鋰離子電池的柔性腕帶充電。這種小工具可以為采用藍牙技術的可穿戴式心率表提供電能,從而將其數(shù)據(jù)無線傳輸至智能手機?!懊刻烊梭w運動產生的機械能量可以通過我們的布料轉換成電力,”王說。

另一種策略依賴于被稱為生物燃料電池的裝置,其通過酶和身體內的能量儲存分子(例如血液中的葡萄糖)之間的化學反應產生電力,或者是汗液中分泌的乳酸。例如,從真菌中提取的纖維乙糖脫氫酶可以分解葡萄糖,并在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碳管中產生電流。

酶的選擇可能會很棘手。例如,雖然不少科學家在研究中都發(fā)現(xiàn)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在植入實驗小鼠的生物燃料電池中產生電力,但該酶也會產生過氧化氫(一種常見的漂白劑成分),這可能會惡化設備的性能,并且會對身體產生傷害。

在另一項研究中,掃描電子顯微圖顯示,用于實驗性生物燃料電池的碳納米管能夠從身體發(fā)電。這些試管涂有能夠處理天然能量分子的酶,例如可以和汗液中的乳酸鹽或血液中的葡萄糖進行反應。這種工具具有電活性,同時為酶與能量的反應提供了巨大的表面積,從而允許在一定體積的情況下產生更多的電力。

法國科學家還創(chuàng)造了一種基于酶涂層碳納米管的生物燃料電池,其體積大約只有半茶匙,當植入老鼠體內時,它可以通過與血糖反應產生足夠的電力,為LED或數(shù)字溫度計供電。實驗還表明,編編織成頭帶和腕帶的織物生物燃料電池可以通過乳汗液中乳酸與酶的化學反應產生足夠的電力,從而為手表提供電能。

據(jù)達格維倫所知,這些設備目前還沒有上市。但她預測這種技術不到十年就會市場化。而在未來,能量采集設備可能會變得更適用于人體。達格維倫和她的同事們甚至正在研究可降解的發(fā)電小工具。

“想象一下,”她說,“把一個裝置插入你的體內,而它工作一段時間后會降解成分子而溶解到體液中,你不必打開胸部就可以將其取出:我們可以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比如說可隨時間分解的絲和氧化鋅?!?/p>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壓電效應
    +關注

    關注

    3

    文章

    90

    瀏覽量

    14466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

    文章

    3816

    瀏覽量

    167072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創(chuàng)新科研新范式。這點在西湖大學的科研項目中已得到體現(xiàn)。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學是由施公院士領銜創(chuàng)辦的、聚焦前沿科學研究研究型大學,該校鼓勵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12 15:59 ?170次閱讀
    西湖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chuàng)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了傳統(tǒng)學科界限,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從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奧秘。同時,AI技術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即數(shù)據(jù)驅動的研究范式,這種范式強調從大量數(shù)據(jù)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
    發(fā)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chuàng)新》第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chuàng)新學習心得

    如何激發(fā)科學家的創(chuàng)新思維。AI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它鼓勵我們跳出傳統(tǒng)框架,以數(shù)據(jù)為驅動,探索未知。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不僅促進了科學方法的革新,也為解決全球性挑戰(zhàn)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
    發(fā)表于 10-14 09:12

    科學家開發(fā)出首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光纖激光器的實驗裝置圖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科學家開發(fā)出了第臺可在電磁光譜的可見光范圍內產生飛秒脈沖的光纖激光器,這種能產生超短、明亮可見波長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25 06:43 ?299次閱讀
    <b class='flag-5'>科學家</b>開發(fā)出首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受人眼啟發(fā)!科學家開發(fā)出新型改良相機

    新型事件相機系統(tǒng)與標準事件相機系統(tǒng)對比圖。 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發(fā)明了一種照相機裝置,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22 06:24 ?310次閱讀
    受人眼啟發(fā)!<b class='flag-5'>科學家</b>開發(fā)出新型改良相機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fā)這傳感器!

    6月25日,新華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為標題,報道了由我國科學家研發(fā)的傳感器成果。 我國科學家研發(fā)高通道神經探針實現(xiàn)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jiān)測 神經探針是一種用來記錄神經活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7 18:03 ?505次閱讀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b class='flag-5'>科學家</b>成功研發(fā)這<b class='flag-5'>一</b>傳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chuàng)辦新的AI公司

    消息在業(yè)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蘇茨克維曾是OpenAI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1 10:42 ?527次閱讀

    科學家研制出款新型柔性X射線探測器

    英國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有機半導體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款新型柔性X射線探測器。這種探測器不僅“身段”更柔軟,可貼合需要掃描物體的形狀,從而提高患者篩查的準確性,降低腫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療的風險,而且成本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13 06:29 ?317次閱讀

    助力科學發(fā)展,NVIDIA AI加速HPC研究

    科學家研究人員正在利用 NVIDIA 技術將生成式 AI 應用于代碼生成、天氣預報、遺傳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 HPC 工作。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14 09:17 ?422次閱讀
    助力<b class='flag-5'>科學</b>發(fā)展,NVIDIA AI加速HPC<b class='flag-5'>研究</b>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2024年4月23日,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先進計算與新興軟件”重點專項“面向復雜物理系統(tǒng)求解的量子科學計算算法、軟件、應用與驗證”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合肥順利召開。該項目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11 08:22 ?729次閱讀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青年<b class='flag-5'>科學家</b>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量子夢

    可以模擬原子和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幫助科學家設計新材料、藥物,甚至加速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過程。這將有助于推動科學研究的進展,加快新技術的開發(fā)。 總的來說,量子計算機的夢想是通過利用量子力學的奇特性質,解決傳統(tǒng)
    發(fā)表于 03-13 18:18

    康奈爾大學科學家研制出5分鐘快速充電鋰電池

    鋰離子電池如今廣泛應用于電動汽車及智能手機領域。其優(yōu)點包括輕巧、抗震、環(huán)保,但充電時間較長及承受大功率電涌的能力不足。隨著最新研究成果發(fā)布,科學家找到了一種獨特的銦陽極材料,與鋰離子電池內的陰極材料實現(xiàn)良好配合。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6 09:57 ?685次閱讀
    康奈爾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研制出5分鐘快速充電鋰電池

    微機消諧裝置款非常實用的電力保護裝置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電力系統(tǒng)中,由于各種原因,會產生些諧波,這些諧波會對電力設備造成定的損害,甚至會導致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5 11:18 ?397次閱讀

    谷歌DeepMind科學家欲建AI初創(chuàng)公司

    據(jù)知情人士透露,谷歌人工智能部門DeepMind的兩名杰出科學家Laurent Sifre和Karl Tuyls正在與投資者商討在巴黎成立家新的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的事宜。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2 14:41 ?502次閱讀

    飛騰首席科學家竇強榮獲 “國家卓越工程師” 稱號

    ? ? ?飛騰首席科學家竇強榮獲 “國家卓越工程師” 稱號 1月19日上午,首屆 “國家工程師獎” 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81 名個人被授予 “國家卓越工程師” 稱號,50 個團隊被授予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19 19:22 ?1755次閱讀
    飛騰首席<b class='flag-5'>科學家</b>竇強榮獲 “國家卓越工程師” 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