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擴散前的清洗是半導體制造中的關鍵步驟,旨在去除表面污染物(如顆粒、有機物、金屬離子等),確保擴散工藝的均勻性和器件性能。以下是晶圓擴散清洗的主要方法及工藝要點:
一、RCA清洗工藝(標準清洗法)
RCA清洗是晶圓清洗的經典工藝,分為兩個核心步驟(SC-1和SC-2),通過化學溶液去除有機物、金屬污染物和顆粒124:
SC-1(APM溶液)
化學配比:氫氧化銨(NH?OH,28%)、過氧化氫(H?O?,30%)與去離子水(H?O)的比例為1:1:5。
溫度與時間:80–90℃,浸泡10分鐘。
作用:
氧化并去除有機污染物(如光刻膠殘留)。
與金屬離子(如Au、Ag、Cu、Ni等)形成絡合物(如Cu(NH?)?2?),隨溶液溶解。
在晶圓表面形成薄氧化層(SiO?),輔助后續(xù)顆粒去除24。
注意:NH?OH用量需控制,過量會腐蝕硅表面,導致粗糙度增加2。
SC-2(HPM溶液)
化學配比:鹽酸(HCl,73%)、過氧化氫(H?O?,30%)與去離子水的比例為1:1:6。
溫度與時間:80–90℃,浸泡10分鐘。
作用:
去除SC-1步驟中引入的堿金屬離子(如Na?、K?)及金屬氫氧化物沉淀(如Al3?、Fe3?)。
溶解SC-1無法完全去除的金屬污染物(如Au)。
在表面形成鈍化層,防止后續(xù)污染24。
二、食人魚清洗(Piranha Clean)
用于頑固有機物(如厚光刻膠)的去除,屬于強氧化性清洗14:
化學配比:硫酸(H?SO?)與過氧化氫(H?O?)的典型比例為3:1至7:1。
工藝條件:加熱至120–150℃,浸泡10分鐘。
作用:
高效分解有機物(如光刻膠),使表面羥基化(親水性)。
腐蝕性強,需嚴格控制操作環(huán)境14。
三、超聲波清洗(物理輔助手段)
通過高頻振動增強化學清洗效果,尤其針對亞微米顆粒13:
頻率選擇:
20Hz–100Hz:產生空化效應,利用氣泡破裂沖擊波剝離顆粒。
>100Hz:通過液體振動直接彈開顆粒3。
應用:通常與SC-1/SC-2或食人魚清洗結合,提高顆粒去除效率1。
四、其他輔助清洗方法
兆聲波清洗:利用高頻兆聲波(>1MHz)強化顆粒去除,適用于微小顆粒1。
臭氧(O?)清洗:在去離子水中通入臭氧,去除殘留有機物和金屬污染56。
稀釋氫氟酸(DHF):用于去除化學氧化層(如SiO?),配比為HF:H?O=1:50,常溫處理56。
五、工藝要點與注意事項
清洗順序:典型流程為預清洗(去離子水+超聲波)→ SC-1 → DHF(去氧化層)→ SC-2 → 終清洗(去離子水+臭氧)→ 干燥56。
污染控制:
顆粒污染需通過化學溶解和物理振動聯(lián)合去除。
金屬污染需調節(jié)pH值(SC-1高pH去有機物,SC-2低pH去金屬)24。
干燥方法:
旋轉甩干(高速旋轉去除水分)或氮氣吹掃(避免水漬殘留)36。
馬蘭戈尼干燥(IPA蒸汽置換)可減少有機物殘留3。
晶圓擴散前清洗以RCA工藝為核心,結合物理(超聲波、兆聲波)與化學(SC-1/SC-2、食人魚)方法,分步驟去除有機物、金屬和顆粒污染物。工藝需嚴格控制化學配比、溫度和處理時間,避免表面損傷或二次污染。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5092瀏覽量
129064 -
晶圓清洗與吸雜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7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晶圓制備工藝與清洗工藝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