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CppMore,作者里繆
引言
很多時候,選擇單一,事情做來不會有多少阻力,選擇太多 ,倒是舉棋難定了。
C++ 復雜性的一方面就體現(xiàn)在選擇太多,對于同一種需求,可能存在數(shù)十種不同的方式都能夠解決,此時每種方式的優(yōu)劣便是學習的難點。
std::function,函數(shù)指針, std::bind, Lambda 就是這樣的一些組件,使用頻率不低,差異細微,許多人不清楚何時使用何種方式,常常誤用,致使程序性能出現(xiàn)瓶頸。
本文全面地對比了這些組件間的細微差異,并評估不同方式的性能優(yōu)劣,提出使用建議及一些實踐經(jīng)驗。
首先要明確誰與誰對比,理清可替代對象,這樣對比起來才有意義。
std::function 的對比對象是函數(shù)指針,它們主要是為了支持函數(shù)的延遲調(diào)用;std::bind的對比對象是Lambda 和std::bind_front,主要是為了支持參數(shù)化綁定。
本文會全面對比這些方式的運行時間、編譯時間、內(nèi)存占用和指令讀取總數(shù)。
舊事
函數(shù)若是不想被立即執(zhí)行,在 C 及 C++11 以前存在許多方式,函數(shù)指針是最普遍的一種方式??磦€例子:
voidfoo(intx){ std::cout<"Function?called?with?"?<
通過函數(shù)指針實現(xiàn)了函數(shù)的延遲調(diào)用,這在回調(diào)函數(shù)、事件處理、惰性計算等場景下被廣泛使用。C++11 之前,提供了仿函數(shù)來代替函數(shù)指針,于是上述示例可以等價寫成:
structfunctor{ voidoperator()(intx)const{ std::cout<"Function?called?with?"?<
相比函數(shù)指針,仿函數(shù)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它可以持有狀態(tài),可以有成員函數(shù)和成員變量,并且更加容易被編譯器優(yōu)化。而函數(shù)指針涉及間接調(diào)用,編譯器不會對其進行內(nèi)聯(lián)優(yōu)化,還有可能出現(xiàn)類型轉(zhuǎn)換錯誤。
由于函數(shù)指針無法持有狀態(tài),C 里面一般會增加一個狀態(tài)參數(shù)來捕獲狀態(tài),例如:
typedefint(*add_pf)(void*,int); intadd_with_state(void*state,intx){ intincrement=*(int*)state; returnx+increment; } intbar(add_pffunc,void*state,intvalue){ returnfunc(state,value);//delayedinvocation } intmain(){ intincrement=5; add_pfadd=add_with_state; returnbar(add,&increment,10);//return15 }
仿函數(shù)則稍微簡單一點,等價寫法為:
classadd_functor{ intincrement; public: add_functor(intinc):increment(inc){} intoperator()(intx)const{ returnx+increment; } }; intbar(constadd_functor&func,intvalue){ returnfunc(value);//delayedinvocation } intmain(){ add_functoradd(5); returnbar(add,10);//return15 }
相較之下,仿函數(shù)捕獲狀態(tài)方便很多,語法也更加清晰簡潔。
早期 C++ 還提供 std::bind1st 和 std::bind2nd 來綁定函數(shù),以下是一個例子:
intadd(intx,inty){ returnx+y; } intmain(){ autobound_func=std::bind1st(std::ptr_fun(add),5); returnbound_func(10);//return15 }
不過如今都已廢棄,std::bind1st 被 std::bind 代碼,std::ptr_fun 被 std::function 代替。
舊事且過,來看新的方法。
std::function vs.Function pointer
std::function 是 C++11 對于可調(diào)用體的高度抽象組件,不僅能夠持有普通函數(shù)和成員函數(shù),還能夠持有仿函數(shù)、Lambda 和其他類型的可調(diào)用體。
一個組件的抽象層次越高,考慮的越周全,額外的工作也就越多,開銷也會更大。
下面通過一個簡單的例子,對比一下 std::function 和函數(shù)指針的生成代碼。
//////////////////////////////// //functionpointer intadd(intx,inty){ returnx+y; } intbar(int(*func)(int,int),intx,inty){ returnfunc(x,y); } intmain(){ returnbar(add,5,10);//return15 } //////////////////////////////// //std::function intadd(intx,inty){ returnx+y; } intbar(std::functionfunc,intx,inty){ returnfunc(x,y); } intmain(){ returnbar(add,5,10);//return15 }
在 GCC 13.2 最高級別的優(yōu)化下,函數(shù)指針( https://godbolt.org/z/vno8WaYTK )生成的匯編代碼只有 11 行,而std::function ( https://godbolt.org/z/W71bWo3qj )生成的卻有 60 行,差異巨大。
實際 Benchmarks 一下,測試代碼為:
intadd(intx,inty){ returnx+y; } intbar_function_ptr(int(*func)(int,int),intx,inty){ returnfunc(x,y); } intbar_function(std::functionfunc,intx,inty){ returnfunc(x,y); } staticvoidfunction_ptr_bench(benchmark::State&state){ for(auto_:state){ intresult=bar_function_ptr(add,5,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function_ptr_bench); staticvoidfunction_bench(benchmark::State&state){ for(auto_:state){ intresult=bar_function(add,5,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function_bench);
結果不出所料,std::function 的運行開銷要遠遠大于函數(shù)指針。
func-ptr-vs-function-benchmarks既然函數(shù)指針效率這么高,那還要 std::function 干嘛?
除了舊事一節(jié)提到的關于函數(shù)指針的缺點,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在于一致性,std::function 能持有普通函數(shù)、成員函數(shù)、仿函數(shù)、Lambda 等等可調(diào)用體,靈活性突出,函數(shù)指針可沒有這個能力,是以適用性更低。
請注意,盡管本節(jié)的對比結果表明函數(shù)指針效率更高,但卻并非是說推薦使用函數(shù)指針。
std::bindvs. std::bind_front vs. Lambda vs.Function pointer
std::bind 和 Lambda 都是 C++11 入的標準,然而,它們的功能重疊性很高,Lambda 幾乎可以完全替代 std::bind。
std::bind_front則是C++20 用來替代std::bind的新特性,其靈活性和便捷性更好。
本篇的核心是對比性能,關于它們之間區(qū)別的文章已指不勝屈,只是缺少性能分析方面的文章,故這里不會贅述已有內(nèi)容。
先來測試一下基本性能,測試例子如下:
#include#include intadd(intx,inty){ returnx+y; } typedefint(*pf)(int,int); staticvoidfunc_ptr(benchmark::State&state){ intval=42; pfadd_func=add; for(auto_:state){ intresult=add_func(val,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func_ptr); staticvoidlambda(benchmark::State&state){ intval=42; constautolam=[val](inty){ returnval+y; }; for(auto_:state){ intresult=lam(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lambda); staticvoidbind(benchmark::State&state){ intval=42; constautobind=std::bind(add,val,std::_1); for(auto_:state){ intresult=bind(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bind); staticvoidbind_front(benchmark::State&state){ intval=42; constautobind=std::bind_front(add,val); for(auto_:state){ intresult=bind(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bind_front);
編譯器 GCC 13.2,不開優(yōu)化,對比結果如下圖所示。
可見,在設計上,Lambda 并不會比函數(shù)指針更慢,而 std::bind 卻將近慢了二十倍,std::bind_front 則比 std::bind 效率高許多,只慢了近十倍。
注意這是在未開優(yōu)化的情況下,事實上,如今的編譯器優(yōu)化能力很強,示例相對過于簡單,優(yōu)化后的效率是一樣的。但若是換成早期的編譯器,或是更加復雜的例子,效率和未開優(yōu)化的情況基本是一致的。
可以換一種編譯器,并降低其版本來觀察不同優(yōu)化級別下的表現(xiàn)。編譯器切換為 Clang 10.0。
O0 級別優(yōu)化,對比結果如下圖所示。
O1 級別優(yōu)化,對比結果如下圖所示。
O2 級別優(yōu)化效果,結果如下圖所示。
到這個優(yōu)化級別,四種方式的性能已經(jīng)持平。
雖說不同編譯器的數(shù)值有所差異,但對比結果的整體趨勢基本一致。這個結果表明 std::bind 的確是性能殺手,應該優(yōu)先使用 Lambda 或 std::bind_front 代替。
Lambda vs.Functor
Lambda 就是一個可以攜帶狀態(tài)的函數(shù)。
其實現(xiàn)是一個含有 operator() 重載的匿名類,捕獲的參數(shù)作為匿名類的數(shù)據(jù)成員直接初始化。Lambda 使用時調(diào)用的便是這個重載的 operator(),返回的類型就是匿名類的類型,稱為 closure type。
Lambda 就是為簡化仿函數(shù)(即函數(shù)對象)而來,無需在其他地方創(chuàng)建一個仿函數(shù),直接原地構造。因此,它們的性能基本是一致的。
加上以下測試代碼,和前面的 Lambda 代碼進行對比,驗證結果。
structFunctor{ intx; autooperator()(inty)const{ returnx+y; } }; staticvoidfunctor(benchmark::State&state){ intval=42; Functorfunctor(val); for(auto_:state){ intresult=functor(10);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functor);
對比結果如下圖所示。
結果表明結論正確。
Lambda vs std::function
Lambda 和 std::function得分兩種情況進行對比,一種是無需存儲可調(diào)用體,一種是需要存儲可調(diào)用體。
先看第一種情況,測試代碼為:
intcallable_with_lambda(autofunc){ returnfunc(1,2); } intcallable_with_funtional(std::functionfunc){ returnfunc(1,2); } staticvoidpass_callable_with_lambda(benchmark::State&state){ for(auto_:state){ intresult=callable_with_lambda([](inta,intb){ returna+b; });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pass_callable_with_lambda); staticvoidpass_callable_with_funtional(benchmark::State&state){ for(auto_:state){ intresult=callable_with_funtional([](inta,intb){ returna+b; }); benchmark::DoNotOptimize(result); } } BENCHMARK(pass_callable_with_funtional);
測試環(huán)境依舊是 GCC 13.2,不開優(yōu)化。對比結果如下圖。
由此可知,Lambda 的開銷要比 std::function 小很多,應該優(yōu)先使用泛型 Lambda 傳遞可調(diào)用體。
再來看第二種情況,這種情況需要存儲可調(diào)用體,然而 Lambda 為 Closure type,只有使用 auto 或 decltype()才能推導出具體類型,它是無法存儲的。
此時,你只能使用std::function 或函數(shù)指針。具體使用哪種方式,便需要在性能、便捷性、靈活性等方面作出取舍。若是傾向于最大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前者是更好的選擇;若是追求最大化性能,函數(shù)指針則是更好的方式。但需注意,若是選擇函數(shù)指針,調(diào)用者將無法再使用 Lambda 和std::bind等常見方式傳遞參數(shù)。
Lambda vs.Function Pointer
對比內(nèi)容前文已涉,本節(jié)作為補充。
Lambda 是可以隱式轉(zhuǎn)換為函數(shù)指針的,只需將形式寫成 +[]{}(注意不能捕獲狀態(tài))。其性能與函數(shù)指針無異,這也是 Lambda 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之一。Lambda 也可以攜帶狀態(tài),并和 std::invocable Concept 配合起來接受可調(diào)用對象,集靈活性和高性能于一身。
函數(shù)指針涉及間接調(diào)用,無法被編譯器優(yōu)化,是以既無法內(nèi)聯(lián),也無法重新排序。它可能指向不同的函數(shù),編譯器無法優(yōu)化這些調(diào)用的具體細節(jié),必須按照特定的調(diào)用約定進行處理。而 Lambda 在編譯時就可知道具體實現(xiàn),編譯器可以直接生成高效的調(diào)用代碼,無需遵循通用的調(diào)用約定,這將帶來巨大的優(yōu)化空間。
此外,只要滿足 constexpr function 的條件,Lambda 會隱式 constexpr,因此可以在編譯期評估。
編譯時間、內(nèi)存占用、指令讀取:std::bind vs. std::bind_front vs. Lambda
前文只是對比了這些方式在運行時間方面的性能,本節(jié)再對比編譯時間和內(nèi)存占用。
對比示例,代碼如下:
//bind.cpp ////////////////////////////// #include#include intadd(intx,inty){ //std::cout<"x:?"?< #include intadd(intx,inty){ //std::cout<"x:?"?< #include intadd(intx,inty){ //std::cout<"x:?"?<
首先,來看編譯時間和內(nèi)存占用情況。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Lambda 消耗的時間最短,只有 1.27 秒,Bind 消耗的時間最多,1.34 秒;Lambda 的最大常駐內(nèi)存大小為 96640KB,Bind Front 為 98436KB,而 Bind 是 100100KB。
其次,再來對比一下它們的指令讀取情況。如下圖。
其中,Lambda 運行期間指令總共讀取了32,265,989 次,Bind 是 390,268,192 次,而 Bind Front 是 262,267,908 次??梢?,Lambda 比其他兩種方式的指令讀取次數(shù)少了一個數(shù)量級,Bind Front 較 Bind 也減少了非常多次。
最后,不難得出,無論是在運行時間,還是編譯時間、內(nèi)存占用和指令讀取方面,Lambda 的性能都是最好的,其次是 Bind Front,最后是 Bind。
總結
本文全面對比了 Lambda、std::bind、std::bind_front、std::function 和函數(shù)指針的性能,針對不同場景分析不同方式的優(yōu)劣,以能夠根據(jù)場景靈活選擇適當?shù)膶崿F(xiàn)方式。
Lambda 的性能(運行時間、編譯時間、內(nèi)存占用、指令讀取總數(shù))最好,和函數(shù)指針基本持平,其次是 std::bind_front,最后是 std::bind。std::bind 是失敗的設計,任何時候,都要優(yōu)先使用 Lambda 或 std::bind_front。
當不需要具體的可調(diào)用對象類型時,使用模板和 Lambda 的方式要優(yōu)于 std::function,其保留了靈活性和高性能;當需要具體的類型時,std::function 能夠提供最大的靈活性和便捷性,此時若想追求最大化性能,可考慮函數(shù)指針(將失去所有靈活性)。
-
C++
+關注
關注
22文章
2108瀏覽量
73646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788瀏覽量
68603 -
函數(shù)指針
+關注
關注
2文章
56瀏覽量
3781 -
Lambda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瀏覽量
9877
原文標題:Lambda, bind(front), std::function, Function Pointer Benchmarks
文章出處:【微信號:CPP開發(fā)者,微信公眾號:CPP開發(fā)者】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