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nèi)不再提示

如何提高自動駕駛汽車感知模型的訓練效率和GPU利用率

NVIDIA英偉達企業(yè)解決方案 ? 來源:NVIDIA英偉達企業(yè)解決方案 ? 2024-04-29 09:12 ? 次閱讀

由于采用了多攝像頭輸入和深度卷積骨干網(wǎng)絡,用于訓練自動駕駛感知模型的 GPU 內(nèi)存占用很大。當前減少內(nèi)存占用的方法往往會導致額外的計算開銷或工作負載的失衡。

本文介紹了 NVIDIA 和智能電動汽車開發(fā)商蔚來的聯(lián)合研究。具體來說,文中探討了張量并行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CNN)訓練如何有助于減少 GPU 內(nèi)存占用,并展示了蔚來如何提高自動駕駛汽車感知模型的訓練效率和 GPU 利用率。

自動駕駛的感知模型訓練

自動駕駛感知任務采用多攝像頭數(shù)據(jù)作為輸入,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CNN)作為骨干(backbone)來提取特征。由于 CNN 的前向激活值(activations)都是形狀為(N, C, H, W)的特征圖(feature maps)(其中 N、C、H、W 分別代表圖像數(shù)、通道數(shù)、高度和寬度)。這些激活值需要被保存下來用于反向傳播,因此骨干網(wǎng)絡的訓練通常會占據(jù)顯著的內(nèi)存大小。

例如,有 6 路相機以 RGB 格式輸入分辨率為 720p 的圖像,批大?。╞atchsize)設置為 1,那么骨干網(wǎng)絡的輸入形狀為(6, 3, 720, 1280)。對于如 RegNet 或 ConvNeXt 這樣的骨干網(wǎng)絡而言,激活值的內(nèi)存占用是遠大于模型權重和優(yōu)化器狀態(tài)的內(nèi)存占用的,并且可能會超出 GPU 的內(nèi)存大小限制。

蔚來汽車自動駕駛團隊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表明,使用更深的模型和更高的圖像分辨率可以顯著提高感知精度,尤其是對尺寸小和距離遠的目標的識別;同時,蔚來 Aquila 超感系統(tǒng)搭載 11 個 800 萬像素高清攝像頭,每秒可產(chǎn)生 8GB 圖像數(shù)據(jù)。

GPU 內(nèi)存優(yōu)化需求

深度模型和高分辨率輸入對于 GPU 內(nèi)存優(yōu)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解決激活值 GPU 內(nèi)存占用過大的技術有梯度檢查點(gradient checkpointing),即在前向傳播的過程中,只保留部分層的激活值。而對于其他層的激活值,則在反向傳播的時候重新計算。

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定的 GPU 內(nèi)存,但會增加計算的開銷,拖慢模型訓練。此外,設置梯度檢查點通常需要開發(fā)者根據(jù)模型結構來選擇和調試,這給模型訓練過程引入了額外的代價。

蔚來還使用了流水線并行技術,將神經(jīng)網(wǎng)絡按照 GPU 內(nèi)存開銷進行平均分段,部署到多個 GPU 上進行訓練。此方法雖然將存儲需求平分到多個 GPU 上,但是因為計算不平衡,會導致明顯的 GPU 間負載不均衡現(xiàn)象,一些 GPU 的計算資源無法被充分利用。

基于 PyTorch DTensor 的張量并行 CNN 訓練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NVIDIA 和蔚來合作設計并實現(xiàn)了張量并行(Tensor Parallel)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訓練方案,將輸入值和中間激活值切分到多個 GPU 上。而對于模型權重和優(yōu)化器狀態(tài),我們采用和數(shù)據(jù)并行訓練相同的策略,將其復制到各個 GPU 上。該方法能夠降低對單個 GPU 的內(nèi)存占用和帶寬壓力。

PyTorch 2.0 中引入的 DTensor 提供了一系列原語(primitives)來表達張量的分布如切片(sharding)和重復(replication),使用戶能夠方便地進行分布式計算而無需顯式調用通信算子,因為 DTensor 的底層實現(xiàn)已經(jīng)封裝了通信庫,如 NVIDIA 集合通信庫 (NCCL)。

有了 DTensor 的抽象,用戶可以方便地搭建各種并行訓練策略,如張量并行(Tensor Parallel),分布式數(shù)據(jù)并行(Distributed Data Parallel)和完全切片數(shù)據(jù)并行(Fully Sharded Data Parallel)。

實現(xiàn)

以用于視覺任務的 CNN 模型 ConvNeXt-XL 為例,我們將展示 Tensor Parallel 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訓練的實現(xiàn)。DTensor 放置方式如下:

模型參數(shù):Replicate

重復放置在各個 GPU 上,模型包含 3.50 億個參數(shù),以 FP32 存儲時占據(jù) 1.4GB GPU 內(nèi)存。

模型輸入:Shard(3)

切分(N, C, H, W)的 W 維度,將輸入分片放到各個 GPU 上。例如,在 4 個 GPU 上對形狀為(7, 3, 512, 2048) 的輸入執(zhí)行 Shard(3) 會生成四個切片,形狀為 (7, 3, 512, 512)。

激活值:Shard(3)

切分(N, C, H, W)的 W 維度,將激活值分片放在各個 GPU 上

模型參數(shù)的梯度:Replicate

重復放置在各個 GPU 上。

優(yōu)化器狀態(tài):Replicate

重復放置在各個 GPU 上。

上述配置可以通過 DTensor 提供的 API 來實現(xiàn),且用戶只需指明模型參數(shù)和模型輸入的放置方式,其他張量的放置方式會自動生成。

而要達成張量并行的訓練,我們需要給卷積算子 aten.convolution 和 aten.convolution_backward 注冊傳播規(guī)則,這將根據(jù)輸入 DTensor 的放置方式來確定輸出 DTensor 的放置方式:

aten.convolution

Input 放置方式為 Shard(3),weight 和 bias 放置方式為 Replicate,output 放置方式為 Shard(3)

aten.convolution_backward

grad_output 放置方式為 Shard(3),weight和 bias 放置方式為 Replicate,grad_input 放置方式為 Shard(3),grad_weight 和 grad_bias 方式方式為 _Partial

放置方式為 _Partial 的 DTensor,在使用其數(shù)值時會自動執(zhí)行規(guī)約操作,默認規(guī)約算子為求和。

接下來,我們便要給出張量并行的卷積算子前向和反向的實現(xiàn)。由于將激活值切分到了多個 GPU 上,1 個 GPU 上的本地卷積可能需要相鄰 GPU 上激活值的邊緣數(shù)據(jù),這就需要 GPU 之間進行通信。在 ConvNeXt-XL 模型中,其降采樣層的卷積不存在該問題,而 Block 中的逐深度卷積則需要處理該問題。

如果無需交換數(shù)據(jù),用戶可以直接調用卷積的前向和反向算子,傳入本地張量即可。如果需要交換本地激活值張量邊緣數(shù)據(jù),則使用如圖 1 和圖 2 所示的卷積前向算法和反向算法,省略了圖中的 N 和 C 維度,并假設卷積核大小為 5x5,padding 為 2,stride 為 1。

3e402744-0575-11ef-a297-92fbcf53809c.png

圖 1 張量并行卷積前向算法示意圖

如圖 1 所示,當卷積核大小為 5x5,padding 為 2,stride 為 1 時,每個 GPU 上的本地 input 都需要取用相鄰 GPU 的寬度為 2 的輸入邊緣,并將收到的邊緣數(shù)據(jù)拼接到自身上。換句話說,需要 GPU 間的通信來確保張量并行卷積的正確性。這種數(shù)據(jù)交換,可以通過調用 PyTorch 封裝的 NCCL 發(fā)送接受通信算子來實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個 GPU 上存在激活切片時,卷積算子的有些 padding 是不需要的。因此本地卷積前向傳播完成后,需要切除 output 中由不需要的 padding 引入的無效像素,如圖 1 中的藍色條所示。

圖 2 顯示了張量并行卷積的反向傳播。首先,在梯度輸出上應用 zero padding,這與前向傳播過程中的輸出切除操作相對應。對本地輸入同樣要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拼接和 padding 操作。

之后,通過調用每個 GPU 上的卷積反向算子,即可獲得權重梯度、偏置梯度和梯度輸入。

3e60a0aa-0575-11ef-a297-92fbcf53809c.png

圖 2 張量并行卷積反向傳播工作流程

權重梯度和偏置梯度的 DTensor 放置方式是 _Partial,因此使用時會自動對它們的值進行多 GPU 規(guī)約操作。梯度輸入的 DTensor 放置方式是 Shard(3)。

最后,本地梯度輸入的邊緣像素會被發(fā)送到鄰近 GPU 并在相應位置累積,如圖 2 中的橙色條所示。

除了卷積層之外,ConvNeXt-XL 還有一些層需要處理以支持張量并行訓練。例如我們需要為 DropPath 層使用的 aten.bernoulli 算子傳播規(guī)則。該算子應被置于隨機數(shù)生成追蹤器的分布式區(qū)域內(nèi),以保證各個 GPU 上的一致性。

所有代碼已經(jīng)并入了 PyTorch GitHub repo 的主分支,用戶使用時直接調用 DTensor 的上層 API 便可實現(xiàn)張量并行的卷積神經(jīng)網(wǎng)絡訓練。

使用張量并行訓練 ConvNeXt 的基準效果

我們在 NVIDIA DGX AI 平臺上進行了基準測試,研究 ConvNeXt-XL 訓練的速度和 GPU 內(nèi)存占用。梯度檢查點技術和 DTensor 是兼容的,并且結合兩項技術,GPU 的內(nèi)存占用能夠更顯著地降低。

測試的基線是在 1 個 NVIDIA GPU 上使用 PyTorch 原生 Tensor,輸入大小為(7, 3, 512, 1024)時的結果:不使用梯度檢查點時 GPU 內(nèi)存占用為 43.28 GiB,一次訓練迭代時間為 723 ms;使用梯度檢查點時 GPU 內(nèi)存占用為 11.89 GiB,一次訓練迭代時間為 934 ms。

全部測試結果如圖 3 和圖 4 所示:全局輸入形狀為 (7,3,512,W),其中 W 從 1024 到 8192 不等。實線為未使用梯度檢查點時的結果,虛線為使用梯度檢查點時的結果。

3e775002-0575-11ef-a297-92fbcf53809c.png

圖 3 各種測試條件下的 GPU 內(nèi)存占用

3e887f9e-0575-11ef-a297-92fbcf53809c.png

圖 4 各種測試條件下一次訓練迭代耗時

如圖 3 所示,使用 DTensor 切分激活值可以有效降低 ConvNeXt-XL 訓練的 GPU 內(nèi)存占用,并且同時使用 DTensor 和梯度檢查點,ConvNeXt-XL 訓練的 GPU 內(nèi)存占用可以降到很低的水平。如圖 4 所示,張量并行方法有很好的弱擴展性;在問題規(guī)模足夠大時,也有不錯的強擴展性。下面是不使用梯度檢查點時的擴展性:

全局輸入(7, 3, 512, 2048)給 2 個 GPU 時,一次迭代時間為 937 ms

全局輸入(7, 3, 512, 4096)給 4 個 GPU 時,一次迭代時間為 952 ms

全局輸入(7, 3, 512, 4096)給 8 個 GPU 時,一次迭代時間為 647 ms

結論

蔚來自動駕駛開發(fā)平臺(NADP)是蔚來專門用于研發(fā)核心自動駕駛服務的平臺。該平臺可提供高性能計算和全鏈工具,用來處理每天成千上萬的日常推理和訓練任務,以確保主動安全和駕駛輔助功能的持續(xù)演進。使用 DTensor 實現(xiàn)的張量并行 CNN 訓練能夠有效提高 NADP 上的訓練效率。

該關鍵性的方案使得 NADP 能夠進行萬卡規(guī)模的并行計算,它提高了對 GPU 的利用率,降低了訓練模型的成本,支持了更靈活的模型結構。基準測試顯示,在蔚來自動駕駛場景下,該方法表現(xiàn)良好,有效解決了視覺大模型的訓練難題。

基于 PyTorch DTensor 的張量并行 CNN 訓練可顯著減少內(nèi)存占用并保持良好的可擴展性。我們預計該方法將充分利用多個 GPU 的算力和互連功能,使感知模型訓練更加普及。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nèi)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NVIDIA
    +關注

    關注

    14

    文章

    5049

    瀏覽量

    103349
  • gpu
    gpu
    +關注

    關注

    28

    文章

    4760

    瀏覽量

    12913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

    文章

    13896

    瀏覽量

    166690
  • pytorch
    +關注

    關注

    2

    文章

    808

    瀏覽量

    13282

原文標題:使用張量并行技術進行自動駕駛感知模型訓練

文章出處:【微信號:NVIDIA-Enterprise,微信公眾號:NVIDIA英偉達企業(yè)解決方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標貝科技:自動駕駛中的數(shù)據(jù)標注類別分享

    自動駕駛訓練模型的成熟和穩(wěn)定離不開感知技術的成熟和穩(wěn)定,訓練自動駕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22 15:07 ?970次閱讀
    標貝科技:<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中的數(shù)據(jù)標注類別分享

    標貝科技:自動駕駛中的數(shù)據(jù)標注類別分享

    自動駕駛訓練模型的成熟和穩(wěn)定離不開感知技術的成熟和穩(wěn)定,訓練自動駕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22 14:58 ?816次閱讀
    標貝科技:<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中的數(shù)據(jù)標注類別分享

    MEMS技術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應用

    中的核心作用 MEMS傳感器以其微小但功能強大的特性,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夠實時監(jiān)測和控制車輛的各種參數(shù),為自動駕駛系統(tǒng)提供精確的環(huán)境感知和數(shù)據(jù)支持。這些傳感器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20 10:19 ?463次閱讀

    PyTorch GPU 加速訓練模型方法

    在深度學習領域,GPU加速訓練模型已經(jīng)成為提高訓練效率和縮短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05 17:43 ?591次閱讀

    Waymo利用谷歌Gemini大模型,研發(fā)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tǒng)

    邁新步,為其機器人出租車業(yè)務引入了一種基于谷歌多模態(tài)大語言模型(MLLM)“Gemini”的全新訓練模型——“端到端多模態(tài)自動駕駛模型”(E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31 16:55 ?1113次閱讀

    自動駕駛汽車安全嗎?

    隨著未來汽車變得更加互聯(lián),汽車逐漸變得更加依賴技術,并且逐漸變得更加自動化——最終實現(xiàn)自動駕駛,了解自動駕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29 13:42 ?566次閱讀
    <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b class='flag-5'>汽車</b>安全嗎?

    GPU深度學習應用案例

    能力,可以顯著提高圖像識別模型訓練速度和準確性。例如,在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等領域,GPU被廣泛應用于加速深度學習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0-27 11:13 ?438次閱讀

    聊聊自動駕駛離不開的感知硬件

    自動駕駛飛速發(fā)展,繞不開感知、決策和控制決策的經(jīng)典框架,而感知作為自動駕駛汽車“感官”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23 10:18 ?576次閱讀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yōu)勢?

    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在自動駕駛領域具有顯著的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使得FPGA成為自動駕駛技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FPGA在自動駕駛
    發(fā)表于 07-29 17:11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控制。在視覺算法方面,F(xiàn)PGA利用自身并行處理和高速存儲器的特點,極大地加快了算法的執(zhí)行速度,提高了運算效率。 五、未來發(fā)展趨勢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發(fā)展,F(xiàn)PGA在
    發(fā)表于 07-29 17:09

    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有哪些

    自動駕駛汽車傳感器是實現(xiàn)自動駕駛功能的關鍵組件,它們通過采集和處理車輛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為自動駕駛系統(tǒng)提供必要的感知和決策依據(jù)。以下是對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23 16:00 ?2383次閱讀

    LeddarTech和Immervision達成合作,加速ADAS和AD感知模型訓練

    近日,汽車技術領域的兩家領軍企業(yè)LeddarTech和Immervision宣布達成合作,共同推動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ADAS)和自動駕駛(AD)感知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11 10:44 ?408次閱讀

    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端到端模型實現(xiàn)

    理想汽車感知、跟蹤、預測、決策和規(guī)劃等方面都進行了模型化,最終實現(xiàn)了端到端的模型。這種模型不僅完全模型
    發(fā)表于 04-12 12:17 ?476次閱讀
    理想<b class='flag-5'>汽車</b><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端到端<b class='flag-5'>模型</b>實現(xiàn)

    未來已來,多傳感器融合感知自動駕駛破局的關鍵

    巨大的進展;自動駕駛開始摒棄手動編碼規(guī)則和機器學習模型的方法,轉向全面采用端到端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AI系統(tǒng),它能模仿學習人類司機的駕駛,遇到場景直接輸入傳感器數(shù)據(jù),再直接輸出轉向、制動和加速信號。模仿學習人類
    發(fā)表于 04-11 10:26

    臺積電晶圓廠產(chǎn)能利用率將全面提高

    消息來源表示,TSMC 8英寸及12英寸晶圓工廠的利用率已分別回升至70-80%和8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8納米制程的利用率已重返80%的常態(tài)范圍;而7/6納米與5/4納米制程的利用率更分別達到75%以及接近飽和狀態(tài)。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17 13:56 ?7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