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藥物評估在新藥開發(fā)領域具有加速藥物篩選、提高藥物安全性的作用,對個體化醫(yī)療具有重要意義。但傳統(tǒng)藥物評估過程中,藥物遞送方法依賴于細胞和藥物的共同培養(yǎng),藥物分子通過被動擴散的方式被細胞內化(>數小時)和細胞活力測量(>1天)的限制,這構成了臨床藥物篩選和開發(fā)的障礙。因此,快速、準確地藥物評估的新技術仍具有廣泛的需求。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近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凌乾課題組在《Small Methods》(IF: 12.4)期刊上發(fā)表了“A Nano-electroporation-DNA tensioner platform enhances intracellular delivery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towards rapid drug assessment”的研究文章。
在這項工作中報告了一種納米電穿孔-DNA張力傳感生物芯片,由納米電穿孔遞送模塊和DNA張力傳感檢測模塊組成。兩模塊之間通過拼圖式的結構組裝,增強了器件的靈活性,允許模塊的獨立設計和替換,提供個性化定制的可能,以及支持系統(tǒng)的擴展和升級(圖1)。
圖1 納米電穿孔-DNA張力傳感生物芯片的原理示意圖
為驗證納米電穿孔介導的藥物輸送的速度、效率和安全性,首先建立了一個細胞物理模型,分析了納米通道上細胞周圍的電場和電勢分布(圖2a-c)。結果顯示,當施加的系統(tǒng)電壓在10V~40V范圍內時,會產生>1V的跨膜電勢(細胞膜內外的電勢差),成功地在細胞膜上進行了電穿孔。與此同時,納米通道具有聚焦電場的功能(圖2b),確保在低電壓下有足夠的電泳力將藥物分子推入細胞內。隨后驗證了納米電穿孔遞送模塊較高的安全性(98%)和高效的遞送效率(90%)(圖2d-f),同時將細胞內遞送速度提高了103倍,藥物內化時間縮短至~3秒。
圖2 生物芯片用于藥物遞送的高速、高效和安全性驗證,以及藥物評估的可行性驗證
在納米電穿孔遞送模塊完成藥物遞送后,細胞被消化后沿著微流道進入DNA張力傳感器模塊。該DNA張力傳感器通過修飾的膽固醇自發(fā)地嵌入細胞膜。在藥物的刺激作用下,一旦細胞力學變化超過DNA張力傳感器預設的力的閥值,DNA張力傳感器發(fā)生結構性變化,導致熒光信號的產生。通過分析細胞力學特性的變化情況進而分析細胞的活性。在此,我們使用DNA張力傳感器模塊評估了在不同濃度(0、20、40、60和80 μg/mL)下紫杉醇藥效。其結果和CCK-8試驗對于細胞存活率的定量結果一致,確認了這一DNA張力傳感器用于細胞存活評估的可靠性(圖2g-h)。
最后,以抗腫瘤藥物DOX作為藥物模型,并采用A549細胞(人類非小細胞肺癌)作為細胞模型進一步驗證了NDT平臺的功能性。結果顯示,NDT介導的藥物遞送,在1分鐘內可觀察到DOX(紅色熒光信號)被成功遞送進細胞內(圖3a-b)。而且,在同一藥物濃度的情況下,基于納米電穿孔技術的NDT平臺能有效地提高了細胞的藥物內化率。同時,DNA張力傳感器模塊能夠以熒光信號的強弱直接、快速(<30分鐘)地反映藥物刺激下細胞活性的變化情況(圖3c-e)。而傳統(tǒng)試驗需要> 24小時才能進行一輪藥物評估。研究結果證明了該平臺具有高速、高效和安全性,是一種簡單而強大的臨床藥物篩選工具。
圖3 生物芯片功能驗證
該研究工作通訊作者為北航常凌乾教授,北航助理教授董再再為共同通訊作者。第一作者是北航博士研究生杭欣欣、北航碩士研究生黃兆存、北航碩士研究生何詩琦。文章第一單位為北航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和生物醫(yī)學工程高精尖創(chuàng)新中心。
審核編輯:劉清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288瀏覽量
755136
原文標題:一種納米電穿孔-DNA張力傳感平臺,通過細胞力信息評估癌癥耐藥性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