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nèi)不再提示

基于車輛運動學和動力學模型的橫向控制算法

麥辣雞腿堡 ? 來源:CSDN博客 ? 作者:氫鍵H-H ? 2023-11-15 17:02 ? 次閱讀

無模型的 PID 橫向控制算法參數(shù)少,簡單易用,但是由于沒有考慮車輛系統(tǒng)動力學特性及路徑本身的動態(tài)變化特性,對外界干擾的魯棒性較差。

在高速或曲率較大的彎道場景時,會出現(xiàn)較大的跟蹤誤差和“畫龍”現(xiàn)象,因此,該方法比較適合應用于低速曲率較小的路徑跟蹤控制場景中。

基于運動學模型的橫向控制算法中,Pure Pursuit 和 Stanley 前輪反饋算法在中低速場景下,他們的路徑跟蹤的性能較好。

Pure Pursuit 在大的跟蹤誤差和非連續(xù)的路徑場景下魯棒性較好,其控制的關鍵在于對最佳前向預瞄距離的確定其中,增大前向預瞄距離將提高車輛控制的穩(wěn)定性。

但隨之會帶來路徑跟蹤性能降低及穩(wěn)態(tài)誤差增大的后果,表現(xiàn)出轉彎內(nèi)切現(xiàn)象。

相比于 Pure Pursuit 算法,Stanley 前輪反饋算法還額外考慮了橫擺角偏差,因此在大多數(shù)場景下,跟蹤性能更佳,然而,由于沒有設置前向預瞄,Stanley 算法會出現(xiàn)轉向過度的情況。

與 Pure Pursuit 和 Stanley 算法相比,后輪反饋控制算法計算更加復雜, 對路徑的平滑性要求更高。

在中等速度下的跟蹤性能及魯棒性與 Stanley 方法近似,然而在速度較大時,穩(wěn)態(tài)誤差也會變大,從而導致控制效果不佳。

LQR 算法使用二自由度動力學模型來設計橫向控制器,與前述基于運動學模型的幾種算法相比,LQR 參數(shù)調節(jié)更加復雜,其不僅需要獲取車輛自身的模型參數(shù)。

還需要調節(jié)LQR 目標函數(shù)的 Q,R 矩陣以獲得較優(yōu)的跟蹤性能。

LQR 算法的優(yōu)點在于,通過與轉向前饋進行有效結合,LQR 能夠很好的解決曲線行駛時的穩(wěn)態(tài)跟蹤誤差,在中等速度曲線行駛時其穩(wěn)態(tài)誤差趨近于零,從而極大提升跟蹤性能。

LQR 非常適用于路徑平滑的高速公路及城市駕駛場景,具有較好的車輛高速控制性能。

但是,由于模型的固有缺陷,LQR 與前饋控制的結合也無法解決所有跟蹤控制問題,由于該方法采用基于簡化后的二自由度動力學模型。

因此當車輛運動不滿足二自由度動力學模型轉向小角度,或輪胎動力學線性化的假設條件時,LQR 算法的跟蹤性能會大幅降低,從而導致控制失效。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nèi)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PID
    PID
    +關注

    關注

    35

    文章

    1473

    瀏覽量

    85688
  • 模型
    +關注

    關注

    1

    文章

    3290

    瀏覽量

    49020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

    文章

    4085

    瀏覽量

    120767
  • LQR
    LQR
    +關注

    關注

    1

    文章

    6

    瀏覽量

    3158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飛行器動力學參數(shù)在線辨識EKF算法實驗流程

    (EKF)的步驟是:先進行線性化,再進行離散化。飛行器俯仰通道動力學方程線性化參考文獻:永磁同步電機的無速度傳感器控制算法研究 馮曉彤[D] ??針對一般的連續(xù)非線性系統(tǒng),有x˙=f(x,t)+B(t)u(t)(1)\dot{x
    發(fā)表于 08-27 06:06

    分布式驅動電動汽車的動力學控制有哪幾種類型?常見問題是什么?

    和橫擺方向的運動,執(zhí)行系統(tǒng)包括驅動、制動和轉向等。從控制運動自由度上可以將動力學控制分為四大類:垂向
    發(fā)表于 08-30 07:23

    四旋翼的運動模型分為哪幾個模型

    模型可以把四旋翼的運動模型分為動力學模型運動學模型
    發(fā)表于 09-15 07:25

    淺析伺服電動機機械系統(tǒng)

    1.3伺服電動機機械系統(tǒng)由力或力矩控制并遵循動力學模型,該動力學模型依賴許多未知的系數(shù)。由運動學
    發(fā)表于 09-17 09:19

    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tǒng)(VDC)是什么意思

    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tǒng)(VDC)是什么意思 車輛運動的理論狀態(tài)只能根據(jù)駕駛員的輸入來描述,這些輸入包括轉向盤角度、油門踏板確定的發(fā)動機扭矩
    發(fā)表于 03-11 17:44 ?1.7w次閱讀

    《機器人學》—運動控制動力學

    機器人學:運動學、動力學控制 -宋偉剛 全書共分10章。第1章介紹了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及其種類、工作原理,機器人設計、控制與編程的基本方法。第2章和第3章介紹機器人機械 系統(tǒng)分析的數(shù)
    發(fā)表于 07-19 09:53 ?0次下載

    Apollo控制算法中使用的車輛動力學模型的推導過程

    車輛動力學模型一般用于分析車輛的平順性和車輛操縱的穩(wěn)定性。 對于車來說,研究車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26 17:19 ?1.6w次閱讀

    機械動力學原理.pdf

    任何機械都有運動,任何機械都受到力的作用。機械動力學就是研究機械在力作用下的運 動和機械在運動中產(chǎn)生的力的科學。 動力學運動學一樣,研
    發(fā)表于 11-04 09:38 ?0次下載

    綜合車輛動力學仿真軟件ModelBase的簡單介紹

    車輛動力學模型是仿真測試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本次研討會結合經(jīng)緯恒潤的實際工程經(jīng)驗,介紹車輛動力學模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25 09:31 ?3307次閱讀

    自動駕駛控制概況

    傳統(tǒng)的比例-積分-微分控制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PID),另一種是基于模型橫向控制方法,其中根據(jù)控制
    發(fā)表于 06-01 15:08 ?0次下載
    自動駕駛<b class='flag-5'>控制</b>概況

    自動駕駛車輛控制車輛運動學模型

    本文應配合b站up主“ 忠厚老實的老王 ”的 自動駕駛控制算法 系列視頻食用。文章目錄1. 兩個車輛運動學模型 1.1 三個坐標系 1.2符
    發(fā)表于 06-07 11:53 ?0次下載
    自動駕駛<b class='flag-5'>車輛</b><b class='flag-5'>控制</b>(<b class='flag-5'>車輛</b><b class='flag-5'>運動學</b><b class='flag-5'>模型</b>)

    直播回顧 |車輛動力學模型在仿真測試中的應用實踐

    車輛動力學模型是仿真測試系統(tǒng)的核心組成部分,本次研討會結合經(jīng)緯恒潤的實際工程經(jīng)驗,介紹車輛動力學模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30 15:48 ?800次閱讀
    直播回顧 |<b class='flag-5'>車輛</b><b class='flag-5'>動力學</b><b class='flag-5'>模型</b>在仿真測試中的應用實踐

    基于車輛運動學模型控制方法

    車輛運動學模型 基于車輛運動學模型控制方法主要考慮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5 16:16 ?605次閱讀
    基于<b class='flag-5'>車輛</b><b class='flag-5'>運動學</b><b class='flag-5'>模型</b>的<b class='flag-5'>控制</b>方法

    基于車輛動力學模型橫向控制

    基于車輛運動學模型的方法忽略了車輛動力學特性,因此在 車速過快 或者 曲率變化率過大 的情況下該算法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5 16:47 ?856次閱讀
    基于<b class='flag-5'>車輛</b><b class='flag-5'>動力學</b><b class='flag-5'>模型</b>的<b class='flag-5'>橫向</b><b class='flag-5'>控制</b>

    基于動力學模型的機器人介紹

    控制器如計算力矩控制(Compute Torque Control)和阻抗控制(ImpedanceControl)等均需要使用機器人動力學模型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7 17:43 ?86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