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70年代至今,超級電容器的發(fā)展歷經了很多重要的歷程:20世紀50年代末,科學家提議把由金屬片構成的雙層電化學電容器替換成由多空碳材料構成的電容器,并得到了實踐的證明,換句話說,此時電化學電容器得到了飛速的進步: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商用的超級電容器問世,這標志著超級電容器已經開始進入市場化運行階段:20世紀80年代,引入了贗電容電極材料,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達到了之前從未達到過的法拉級別(F),也就在這個時期電化學電容器被冠以了真正意義上的超級電容器之名(超大法拉級別的電容器):20世紀90年代,超級電容器的發(fā)展前景被西方發(fā)達國家看中,他們紛紛提出了與之相關的重大項目。
以下舉例出超級電容器簡短的誕生發(fā)展的歷史背景:
1879年,helmholz發(fā)現了雙電層電容性質,提出了雙電層的概念
1957年,Becker(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將接近電池比容的電容器作為儲能元件
1968年,sohio(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利用高比表面積碳材料制作了雙電層電容器
1978年,日本大阪公司生產黃金電容(視為跟黃金一樣珍貴的電容器)這種是最早商業(yè)化和批量生產的碳雙電層電容器
1979年,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開始生產超級電容器,并將其用于電動汽車的起動系統(tǒng)。
1980年,日本松下電子公司,研究了以活性炭為電極材料,以有機溶液為電解質的超級電容器,再此之后超級電容器開始大規(guī)模產業(yè)化
1981年,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制了一種新型超級電容器,可在不到1分鐘時間內完成充電。
1982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納米科技研究所宣稱開發(fā)出一種能夠儲能的隔膜,不需要電解液,從而避免超級電容器的漏液損壞,不僅降低了成本,還能夠儲存更多的能量。
1995年,日本日產公司利用新型超級電容器進一步提升電池充電效率,10分鐘能夠將一輛電動汽車的電池充滿電。
2006年,美國《探索》雜志曾將超級電容器列為世界七大科技發(fā)現之一,并將超級電容器的出現視為能量儲存領域中一項革命性的突破。
2021年,德國物理學家研發(fā)出迄今最小的生物超級電容器
可以從發(fā)展的年限來看,超級電容器發(fā)展也就僅僅幾十年的事情,超級電容器在國外起步發(fā)展比較早,像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都掌握了較為成熟的技術累計,我國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戰(zhàn)略要求,本土企業(yè)也開始大力投入研發(fā)生產階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超級電容器的技術會越來越成熟
-
電容器
+關注
關注
64文章
6222瀏覽量
9963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