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響應的有機光電探測器(OPDs)具有光電性質易調控、可大面積柔性印刷制備、可室溫工作等優(yōu)點,在可穿戴智能設備、柔性電子皮膚、生物醫(yī)學成像等新興領域頗具應用前景。然而,高性能的超窄帶隙有機半導體材料的設計合成較為困難。目前關于強近紅外Ⅱ區(qū)(1000-1700 nm)尤其是硅帶隙以下波段(>1100 nm)響應的有機光電探測器鮮有報道,并且比探測率(D*)普遍低于商用無機探測器。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林禹澤課題組在高性能近紅外有機光伏材料與光電器件方面開展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日,該課題組設計合成了一種具有高Mulliken電負性的含氰醌式端基,4-二氰基亞甲基-1-萘醌(QC)。基于該端基構筑的超窄帶隙受體材料實現(xiàn)了硅帶隙以下的高靈敏光電探測。端基QC結合了醌類分子的還原誘導芳香穩(wěn)定性和氰基的強吸電子特性,表現(xiàn)出明顯高于目前常用端基(4.61~5.46 eV)的Mulliken電負性(5.62 eV)。與常用端基3-(二氰基亞甲基)靛酮相比,QC端基構筑的小分子受體材料的光學帶隙普遍減小了0.40-0.45 eV,最小的光學帶隙可窄至0.77 eV。在光伏模式下,二極管型近紅外OPD器件在0.41~1.2 μm的寬響應范圍內獲得了超過1012Jones的比探測率,在1.02 μm處獲得了最大值2.9 ×1012Jones。雖然可探測的波長極限短于InGaAs探測器,但該OPD器件在0.9~1.2 μm范圍內的D*值已與商用InGaAs探測器相當,高于商用的Ge探測器?;诟哽`敏近紅外OPD器件,林禹澤課題組與合作者實現(xiàn)了寬范圍(0.4~1.25 μm)的光譜準確測量以及硅帶隙以下1.2 μm近紅外Ⅱ區(qū)成像。
基于高電負性端基的超窄帶隙材料的OPD實現(xiàn)1.2 μm近紅外Ⅱ區(qū)成像
該研究由化學所、吉林大學和浙江大學合作完成。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fā)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并入選當期Featured Image。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的支持。
The Featured Image
編輯:黃飛
-
光電探測器
+關注
關注
4文章
267瀏覽量
20556 -
電子皮膚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8瀏覽量
18516 -
可穿戴智能設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9116
原文標題:硅帶隙以下高性能有機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