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在中國科技界遭遇到了“卡脖子”難題,激起了國內高漲的科技創(chuàng)新熱潮,在各個領域也涌現出很多尋求創(chuàng)新、突圍的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都面臨哪些困境,又是如何突圍的呢?
圍繞這一話題,在由鈦媒體和國家新媒體產業(yè)基地聯合主辦的“2020 T-EDGE全球創(chuàng)新大會”上,鈦媒體集團聯合創(chuàng)始人劉湘明與嘉賓展開了《前沿科技較量》的圓桌對話,討論的嘉賓分別為睿思芯科創(chuàng)始人兼CEO&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教授譚章熹、杉數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CSO葛冬冬、蓋諾基金董事長兼中浙高鐵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諾、新材智資本副總裁姜曉燕、國際仲裁員陶景洲。
各研究領域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基礎問題?
“你們現在研究的領域難點在什么地方?”
圓桌剛開始,鈦媒體集團聯合創(chuàng)始人劉湘明劉湘明便將這一問題拋給了睿思芯科創(chuàng)始人兼CEO&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院教授譚章熹。譚章熹表示,自己是做芯片的,采用的是第五代開源指令架構,從國際上來講未來能夠與Intel、arm來競爭,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缺乏足夠的人才,包括對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缺乏耐心。
他表示,做芯片是一個長期工程,不光是技術,也要從教育著手,從根本上解決人才難題,另外芯片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產業(yè)鏈,很難在一個國家完整地構建完成。
“現在一些高校里有學生開始去學習半導體專業(yè),這是一件好事,每個行業(yè)都有每個行業(yè)的規(guī)律,中國芯片也會發(fā)展得像西方那樣成熟,我們剛好處在爆發(fā)的起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積淀,相信會有很多企業(yè)突圍出來?!?/p>
他認為,基于中國市場容量、人口基數,中國有機會構建一個與美國硅谷匹敵的芯片產業(yè)。
同譚章熹一樣,杉數科技聯合創(chuàng)始人&CSO葛冬冬也認為現階段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人才。他表示,公司做特殊領域的工業(yè)軟件,本身算是一些特定領域、細分領域的高端軟件競爭,需要對數學、這個領域都比較了解的綜合型人才,國內此前積累比較少,所以人才本身是比較稀缺的。
“目前我們的產品解決方案已經應用在京東、滴滴、華為、順豐等公司,包括中國航天、國家電網、東華能源也在使用。帶來的思考是,國內企業(yè)要有明確的憂患意識,像包括BAT也開始研究這方面的軟件了,這是一個好的發(fā)展趨勢?!彼硎?。
高鐵是中國的一張閃亮的名片,但電弧工、芯片、高鐵軸承這三項部件還沒有實現國產化。
在蓋諾基金董事長兼中浙高鐵軸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諾看來,高鐵軸承作為核心部件之一,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研究起來也是慎之又慎,在中美貿易戰(zhàn)之前,面前的一座大山還是來自于壟斷利益階層。
“不過,現在舉國都在解決‘卡脖子’難題,這座大山已經不攻自破了,而且發(fā)改委、各大部委在積極督促我們更快速的完成這個任務。我們在疫情之前,通過浙江省人事廳的幫助,和歐洲頂級的世界專家、日本頂級的世界級專家已經達成了合作的共識,但是由于這次疫情,這個合作大大的延遲了?!?/p>
他強調道,目前這個重大專項還是要靠國人的國產化,研發(fā)也不能假借于人。
在整個“卡脖子”的名單里,涉及到新材料的非常多。新材智資本副總裁姜曉燕在現場表示,現在包括5G、射頻技術等關鍵材料85%都是進口的。
做新材料投資這么多年,姜曉燕認為需要三個非常強的能力:
第一,對科學和技術分界點的判斷,每一個新材料技術的培育、發(fā)展過程往往需要3-18年甚至更久,所以需要分清這個節(jié)點,進入到下一個生命歷程才敢投。
第二,新材料往往涉及到原理到材料、器件、系統應用等,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需要投資人有很好的認知和把握。
第三,很多現有的基礎技術面臨跨界打擊,哪一個頻段適合用什么材料來處理,需要有物理的深度視角來看待,這一點極具挑戰(zhàn)性。
另外,新材料有非常長的周期,持續(xù)以后紅利期又很短,需要資本有一定的耐心。
“現在圈里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叫耐心資本,我們也看到一些好的態(tài)勢,現在做這個領域的早期投資已經能把投資的周期放到8-12年,我們是10年,其實還相對比較有耐心?!彼硎?。
各領域有哪些階段性目標,時間規(guī)劃又是怎樣的?
“大家階段目標是什么,預計要花多久去達成?”在第二輪對談中,劉湘明將這一問題拋給了在座嘉賓。
譚章熹表示,隨著技術的發(fā)展,應用也是層出不窮,在自己的領域還是要圍繞特定場景,根據積累的客戶經驗,來完成特定領域的芯片應用。從開源生態(tài)來看,短期內希望在3-5年內完成在特定領域的布局,首先是IoT、物聯網等新的端側領域,長期在5-10年內希望能建立起與英特爾匹敵的生態(tài)系統。
“我自己也是國際開源基金會的董事,未來3-5年內完全有可能在一些領域做到國產替代,但是從歷史發(fā)展角度來看,一個指令架構,一個CPU的成熟,大概在20年左右的時間?!彼硎?。
國產求解器是中國需要突破的“卡脖子”工程之一,經過三年的研發(fā)、試錯、迭代,2019年杉數科技正式發(fā)布“COPT數學優(yōu)化求解器”。在葛冬冬看來,想要達到世界一流水平,還是需要2-3年的潛心研發(fā)。
“由此來看,我們用6、7年時間走過人家30年走過的路,這一發(fā)展速度也是很不錯的?!备鸲偨Y道。
在新材料投資賽道,姜曉燕也有自己的投資規(guī)劃。她認為,目前正處于新材料技術爆發(fā)期,包括在石墨烯、碳化硅、氮化鎵等領域都會有很好的投資機遇。現階段,公司投資布局新型半導體、航空航天以及軍工用的特殊金屬材料三個方向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用5年時間培養(yǎng)出各領域的獨角獸企業(yè)。
“在計算技術、交叉學科的融合上,新材料的發(fā)展會越來越快,我們從一些比較集成式的發(fā)展,慢慢往上游看基礎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彼硎尽?/p>
前沿科技領域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在《前沿科技較量》圓桌對話中,國際仲裁員陶景洲也參與了相關話題討論。
做律師35年,陶景洲在處理和商事相關的合同糾紛以及國際投資仲裁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他看來,科技企業(yè)人才難的問題在中國很突出,對于科學工作者還需要更多的容忍度,而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很不夠,違約、侵權的成本太低了,尤其是在前沿科技領域。
這一點,杉數科技葛冬冬深有體會。
在圓桌對話中,他提到,公司曾經有一個工業(yè)互聯網產品剛發(fā)布第二天,就被某巨頭公司給拿去用了,友人告知該巨頭已經內部立項專門做類似軟件。
所以,葛冬冬認為,做核心工業(yè)軟件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極端的保護措施,“一些核心員工甚至不太敢出現在公司花名冊上,生怕大公司時時刻刻在盯著你,這樣才能協同開發(fā)。這個沒有辦法,否則你丟失一個人可能整個產品就沒了?!?/p>
陶景洲則進一步表示,科技前沿的較量,無非就是自己研發(fā),或者是進口技術,過去中國買了不少的高科技公司,但在如今的國際形勢下,既有美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對高科技產業(yè)輸出的限制,也有歐盟方面增加的所謂對等原則,影響了中國企業(yè)未來的科技發(fā)展。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中國企業(yè)而言,最大的問題是根本不把法律上的保護看得特別重要,這方面的費用也很少。
“有一個案例,一家美國硅谷公司的技術被copy了,我們代表這家公司來打訴訟,就因為我們保了訴訟的風險,最后和這家公司打了800多萬美元的官司,這筆資金對于初創(chuàng)公司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在圓桌論壇的最后,陶景洲強調道,對于初創(chuàng)企業(yè)來說,只有把創(chuàng)業(yè)的環(huán)境、未來潛在風險上的東西克服掉,才便于企業(yè)一心一意地做創(chuàng)業(yè)活動。
原文標題:前沿科技領域“卡脖子”困境,我們該如何突圍?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睿思芯科】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30瀏覽量
425445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4987瀏覽量
87819
原文標題:前沿科技領域“卡脖子”困境,我們該如何突圍?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7562353870db,微信公眾號:睿思芯科】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