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nèi)不再提示

YOLO的另一選擇,手機端97FPS的Anchor-Free目標檢測模型NanoDet

電子設計 ? 來源:電子設計 ? 作者:電子設計 ? 2020-12-08 22:42 ? 次閱讀
文章轉(zhuǎn)載于:知乎
作者:RangiLyu

上來先貼一下性能對比:

華為P30上用NCNN移植跑benchmark,每幀僅需10.23毫秒,比yolov4-tiny快3倍,參數(shù)量小6倍,COCO mAP(0.5:0.95)能夠達到20.6 。而且模型權重文件只有1.8mb,對比動輒數(shù)十兆的模型,可以說是相當友好了~

Android Demo

項目地址(提供訓練代碼到安卓部署一站式解決方案):

RangiLyu/nanodet: ?Super fast and lightweight anchor-free object detection model. Only 1.8mb and run 97FPS on cellphone (github.com)?github.com

前言

深度學習目標檢測已經(jīng)發(fā)展了許多年,從Two-stage到One-stage,從Anchor-base到Anchor-free,再到今年的用Transformer做目標檢測,各種方法百花齊放,但是在移動端目標檢測算法上,yolo系列和SSD等Anchor-base的模型一直占據(jù)著主導地位。這個項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開源一個移動端實時的Anchor-free檢測模型,能夠提供不亞于yolo系列的性能,而且同樣方便訓練和移植。
其實從去年大量anchor-free的論文發(fā)表之后,我就一直想把anchor free的模型移植到移動端或者是嵌入式設備上。當時嘗試過把FCOS輕量化的實驗,奈何效果并不如mobilenet+yolov3,也就暫時擱置了。分析下來,主要還是因為FCOS的centerness分支在輕量級的模型上很難收斂,之后發(fā)表的一些在FCOS上面進行改進的論文也都沒有解決這一問題。

直到今年年中的時候刷arxiv突然刷到了

@李翔

老師的論文Generalized Focal Loss: Learning Qualified and Distributed Bounding Boxe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論文中提出的GFocalLoss完美去掉了FCOS系列的Centerness分支,而且在coco數(shù)據(jù)集上漲點顯著,這么好的文章怎么能不點贊呢?GFL的出現(xiàn)不僅去掉了難以訓練的Centerness,而且還省去了這一分支上的大量卷積,減少了檢測頭的計算開銷,非常適合移動端的輕量化部署。
貼一下李翔老師關于GFocal Loss的解讀:

李翔:大白話 Generalized Focal Loss?zhuanlan.zhihu.com

檢測頭輕量化

在找到了合適的損失函數(shù)之后,接下來的關鍵就是如何使其在輕量化模型上發(fā)揮作用了。首先需要對移動端進行優(yōu)化的就是檢測頭:FCOS系列使用了共享權重的檢測頭,即對FPN出來的多尺度Feature Map使用同一組卷積預測檢測框,然后每一層使用一個可學習的Scale值作為系數(shù),對預測出來的框進行縮放。

FCOS模型架構

這么做的好處是能夠?qū)z測頭的參數(shù)量降低為不共享權重狀態(tài)下的1/5。這對于光是檢測頭就擁有數(shù)百通道的卷積的大模型來說非常有用,但是對于輕量化模型來說,共享權重檢測頭并沒有很大的意義。由于移動端模型推理由CPU進行計算,共享權重并不會對推理過程進行加速,而且在檢測頭非常輕量的情況下,共享權重使得其檢測能力進一步下降,因此還是選擇每一層特征使用一組卷積比較合適。
同時,F(xiàn)COS系列在檢測頭上使用了Group Normalization作為歸一化的方式,GN對比BN有很多好處,但是卻有一個缺點:BN在推理時能夠?qū)⑵錃w一化的參數(shù)直接融合進卷積中,可以省去這一步計算,而GN則不行。為了能夠節(jié)省下歸一化操作的時間,我選擇將GN替換為BN。
FCOS的檢測頭使用了4個256通道的卷積作為一個分支,也就是說在邊框回歸和分類兩個分支上一共有8個c=256的卷積,計算量非常大。為了將其輕量化,我首先選擇使用深度可分離卷積替換普通卷積,并且將卷積堆疊的數(shù)量從4個減少為2組。在通道數(shù)上,將256維壓縮至96維,之所以選擇96,是因為需要將通道數(shù)保持為8或16的倍數(shù),這樣能夠享受到大部分推理框架的并行加速。最后,借鑒了yolo系列的做法,將邊框回歸和分類使用同一組卷積進行計算,然后split成兩份。下圖就是最終得到的輕量化檢測頭的結構,非常的小巧:

NanoDet檢測頭

FPN層改進

目前針對FPN的改進有許多,如EfficientDet使用了BiFPN,yolo v4和yolo v5使用了PAN,除此之外還有BalancedFPN等等。BiFPN雖然性能強大,但是堆疊的特征融合操作勢必會帶來運行速度的降低,而PAN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條通路,非常的簡潔,是輕量級模型特征融合的好選擇。
原版的PAN和yolo中的PAN,都使用了stride=2的卷積進行大尺度Feature Map到小尺度的縮放。我為了輕量化的原則,選擇完全去掉PAN中的所有卷積,只保留從骨干網(wǎng)絡特征提取后的1x1卷積來進行特征通道維度的對齊,上采樣和下采樣均使用插值來完成。與yolo使用的concatenate操作不同,我選擇將多尺度的Feature Map直接相加,使得整個特征融合模塊的計算量變得非常非常小。
最終的極小版PAN的結構也是非常簡單:

超輕量的PAN

Backbone的選擇

原本有考慮過自己魔改一個輕量級的backbone出來,但是最后評估了一下感覺工作量太大了(在家訓練模型電費太貴),就打算選擇使用現(xiàn)有的一些輕量級骨干網(wǎng)絡。最開始的選擇有MobileNet系列,GhostNet,ShuffleNet,還有最近的EfficientNet。在評估了參數(shù)量、計算量以及權重大小之后,還是選擇了ShuffleNetV2作為骨干網(wǎng)絡,因為它是這些模型里面在相似精度下體積最小的,而且對移動端CPU推理也比較友好。
最終我選擇使用ShuffleNetV2 1.0x作為backbone,去掉了最后一層卷積,并且抽取8、16、32倍下采樣的特征輸入進PAN做多尺度的特征融合。整個骨干模型使用了Torchvision提供的代碼,能夠直接加載Torchvision上提供的imagenet預訓練權重,對加快模型收斂有很大的幫助。順便一提,最近有些論文指出使用分類的預訓練權重初始化模型對檢測任務的效果不如隨機初始化的好,不過這要付出訓練更多步數(shù)的代價,我還沒有測試過,歡迎大家嘗試~

NanoDet整體模型結構

模型性能

在經(jīng)過對one-stage檢測模型三大模塊(Head、Neck、Backbone)都進行輕量化之后,得到了目前開源的NanoDet-m模型,在320x320輸入分辨率的情況下,整個模型的Flops只有0.72B,而yolov4-tiny則有6.96B,小了將近十倍!模型的參數(shù)量也只有0.95M,權重文件在使用ncnn optimize進行16位存儲之后,只有1.8mb,非常適合在移動端部署,能夠有效減少APP體積,同時也對更低端的嵌入式設備更加友好。
盡管模型非常的輕量,但是性能卻依舊強勁。對于小模型,往往選擇使用AP50這種比較寬容的評價指標進行對比,這里我選擇用更嚴格一點的COCO mAP(0.5:0.95)作為評估指標,同時兼顧檢測和定位的精度。在COCO val 5000張圖片上測試,并沒有使用Testing-Time-Augmentation的情況下,320分辨率輸入能夠達到20.6的mAP,比tiny-yolov3高4分,只比yolov4-tiny低1個百分點,而將輸入分辨率與yolo保持一致,都使用416輸入的情況下,得分持平。
最后用ncnn部署到手機上之后跑了一下benchmark,模型前向計算時間只要10毫秒左右,對比yolov3和v4 tiny,均在30毫秒的量級。在安卓攝像頭demo app上,算上圖片預處理,檢測框后處理以及繪制檢測框的時間,也能輕松跑到40+FPS~。(關于模型從pytorch到安卓的部署,以及如何用C++實現(xiàn)GFL檢測框的后處理,我會再專門發(fā)一遍文章詳細介紹)

ncnn 安卓benchmark對比

總結

NanoDet總體而言沒有特別多的創(chuàng)新點,是一個純工程化的項目,主要的工作就是將目前學術界的一些優(yōu)秀論文,落地到移動端的輕量級模型上。最后通過這些論文的組合,得到了一個兼顧精度、速度和體積的檢測模型。
為了讓大家能夠快速使用NanoDet,方便訓練和部署,我已經(jīng)把Pytorch的訓練代碼、基于NCNN的Linux和windowsC++部署代碼以及Android攝像頭Demo全部開源,同時在Readme中也包含了非常詳細的教程,歡迎大家使用,歡迎提issue~
順便提一句,NanoDet訓練并沒有用到很多數(shù)據(jù)增強的技巧,模型結構也非常簡單,也就是說mAP應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有小伙伴愿意魔改一下再漲幾個點那就再好不過了(嘻嘻)。
最后的最后,Github求Star?。?!

RangiLyu/nanodet: ?Super fast and lightweight anchor-free object detection model. Only 1.8mb and run 97FPS on cellphone (github.com)?github.com

/=======================================================

11月25日更新:

大家都太熱情了!NanoDet僅開源三天Github就已經(jīng)突破900star,并且登上了Github趨勢榜!

感謝各位大佬的支持,特別感謝李翔老師的論文給NanoDet模型的啟發(fā),以及ncnn作者nihui在項目初期的推廣~大家快去給ncnn和GFocalLoss點star?。?/p>

Tencent/ncnn: ncnn is a high-performance neural network inference framework optimized for the mobile platform (github.com)?github.comimplus/GFocal: Generalized Focal Loss: Learning Qualified and Distributed Bounding Boxe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github.com)?github.com

之前一直在ncnn群里面討論NanoDet,感覺不太合適,所以專門建了一個討論群:908606542 (進群答案:煉丹) 歡迎大家來討論~

推薦閱讀

更多Tengine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Tengine-邊緣AI推理框架專欄。

審核編輯:符乾江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wǎng)站授權轉(zhuǎn)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wǎng)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nèi)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

    文章

    47425

    瀏覽量

    238948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

    文章

    5507

    瀏覽量

    121273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AI模型部署邊緣設備的奇妙之旅:目標檢測模型

    并非易事,它涉及到從選擇合適的算法架構到針對特定硬件平臺進行優(yōu)化等系列復雜的工作。 接下來,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在資源受限的邊緣設備上成功部署目標檢測
    發(fā)表于 12-19 14:33

    使用英特爾AI PC為YOLO模型訓練加速

    在以往的實踐中,當我們針對 ultralytics 的 YOLO 模型開展訓練工作時,可供選擇的計算設備通常局限于 CPU、mps 以及 cuda 這幾種。然而,自 PyTorch2.5 版本發(fā)布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2-09 16:14 ?391次閱讀
    使用英特爾AI PC為<b class='flag-5'>YOLO</b><b class='flag-5'>模型</b>訓練加速

    助力AIoT應用:在米爾FPGA開發(fā)板上實現(xiàn)Tiny YOLO V4

    Only Look Once)是種實時物體檢測模型,它通過次性掃描整個圖像,實現(xiàn)高效的對象識別。而其簡化版 Tiny YOLO V4
    發(fā)表于 12-06 17:18

    《DNK210使用指南 -CanMV版 V1.0》第四十二章 人臉口罩佩戴檢測實驗

    了LCD和攝像頭。接著是構造個KPU對象,并從文件系統(tǒng)中加載人臉口罩佩戴檢測網(wǎng)絡需要用到的網(wǎng)絡模型,并初始化YOLO2網(wǎng)絡。然后便是在
    發(fā)表于 11-18 09:28

    YOLOv10自定義目標檢測之理論+實踐

    概述 YOLOv10 是由清華大學研究人員利用 Ultralytics Python 軟件包開發(fā)的,它通過改進模型架構并消除非極大值抑制(NMS)提供了種新穎的實時目標檢測方法。這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16 10:23 ?555次閱讀
    YOLOv10自定義<b class='flag-5'>目標</b><b class='flag-5'>檢測</b>之理論+實踐

    《DNK210使用指南 -CanMV版 V1.0》第四十一章 YOLO2物體檢測實驗

    )) lcd.display(img) gc.collect()可以看到開始是先初始化了LCD和攝像頭。接著是構造個KPU對象,并從文件系統(tǒng)中加載YOLO2人手檢測網(wǎng)絡需要用到的網(wǎng)
    發(fā)表于 11-14 09:22

    《DNK210使用指南 -CanMV版 V1.0》第四十章 YOLO2人手檢測實驗

    第四十章 YOLO2人手檢測實驗 在上章節(jié)中,介紹了利用maix.KPU模塊實現(xiàn)YOLO2的人臉檢測,本章將繼續(xù)介紹利用maix.KPU模
    發(fā)表于 11-14 09:20

    《DNK210使用指南 -CanMV版 V1.0》第三十九章 YOLO2人臉檢測實驗

    )init_yolo2()方法用于初始化yolo2網(wǎng)絡模型,同時為yolo2網(wǎng)絡傳入些必要的參數(shù),只有在使用
    發(fā)表于 11-13 09:37

    使用OpenVINO C# API部署YOLO-World實現(xiàn)實時開放詞匯對象檢測

    YOLO-World是個融合了實時目標檢測與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的創(chuàng)新平臺,旨在將現(xiàn)實世界與數(shù)字世界無縫對接。該平臺以YOLO(You O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30 16:27 ?717次閱讀
    使用OpenVINO C# API部署<b class='flag-5'>YOLO</b>-World實現(xiàn)實時開放詞匯對象<b class='flag-5'>檢測</b>

    目標檢測與識別技術的關系是什么

    任務是在圖像或視頻中快速準確地定位出感興趣的目標,并給出目標的位置信息。目標檢測技術通常包括候選區(qū)域提取、特征提取、分類器設計等步驟。 目標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17 09:38 ?705次閱讀

    慧視小目標識別算法 解決目標檢測中的老大難問題

    隨著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興起與技術成熟,大批如FasterR-CNN、RetinaNet、YOLO等可以在工業(yè)界使用的目標檢測算法已逐步成熟并進入實際應用,大多數(shù)場景下的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17 08:29 ?523次閱讀
    慧視小<b class='flag-5'>目標</b>識別算法   解決<b class='flag-5'>目標</b><b class='flag-5'>檢測</b>中的老大難問題

    使用esp-dl中的example量化我的YOLO模型時,提示ValueError: current model is not supported by esp-dl錯誤,為什么?

    使用esp-dl中的example量化我的YOLO模型時,提示:ValueError: current model is not supported by esp-dl 錯誤, 請看我的代碼和模型
    發(fā)表于 06-28 06:47

    用OpenVINO C# API在intel平臺部署YOLOv10目標檢測模型

    模型設計策略,從效率和精度兩個角度對YOLOs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大大降低了計算開銷,增強了性能。在本文中,我們將結合OpenVINO C# API使用最新發(fā)布的OpenVINO 2024.1部署YOLOv10目標檢測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6-21 09:23 ?1059次閱讀
    用OpenVINO C# API在intel平臺部署YOLOv10<b class='flag-5'>目標</b><b class='flag-5'>檢測</b><b class='flag-5'>模型</b>

    OpenVINO? C# API部署YOLOv9目標檢測和實例分割模型

    YOLOv9模型YOLO系列實時目標檢測算法中的最新版本,代表著該系列在準確性、速度和效率方面的又次重大飛躍。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03 17:35 ?907次閱讀
    OpenVINO? C# API部署YOLOv9<b class='flag-5'>目標</b><b class='flag-5'>檢測</b>和實例分割<b class='flag-5'>模型</b>

    縱觀全局:YOLO助力實時物體檢測原理及代碼

    YOLO 流程的最后步是將邊界框預測與類別概率相結合,以提供完整的檢測輸出。每個邊界框的置信度分數(shù)由類別概率調(diào)整,確保檢測既反映邊界框的準確性,又反映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3-30 14:43 ?2504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