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統(tǒng)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fā)帖/加入社區(qū)
會員中心
創(chuàng)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從Linux源碼分析bind系統(tǒng)調用

454398 ? 來源:oschina ? 作者:無毀的湖光-Al ? 2020-10-16 11:08 ? 次閱讀

前言

筆者一直覺得如果能知道從應用到框架再到操作系統(tǒng)的每一處代碼,是一件Exciting的事情。 今天筆者就來從Linux源碼的角度看下Server端的Socket在進行bind的時候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基于Linux 3.10內核)。

一個最簡單的Server端例子

眾所周知,一個Server端Socket的建立,需要socket、bind、listen、accept四個步驟。


代碼如下:

void start_server(){
    // server fd
    int sockfd_server;
    // accept fd 
    int sockfd;
    int call_err;
    struct sockaddr_in sock_addr;

    sockfd_server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memset(&sock_addr,0,sizeof(sock_addr));
    sock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ock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ock_addr.sin_port = htons(SERVER_PORT);
    // 這邊就是我們今天的聚焦點bind
    call_err=bind(sockfd_server,(struct sockaddr*)(&sock_addr),sizeof(sock_addr));
    if(call_err == -1){
        fprintf(stdout,"bind error!\n");
        exit(1);
    }
    // listen
    call_err=listen(sockfd_server,MAX_BACK_LOG);
    if(call_err == -1){
        fprintf(stdout,"listen error!\n");
        exit(1);
    }
}

首先我們通過socket系統(tǒng)調用創(chuàng)建了一個socket,其中指定了SOCK_STREAM,而且最后一個參數為0,也就是建立了一個通常所有的TCP Socket。在這里,我們直接給出TCP Socket所對應的ops也就是操作函數。


如果你想知道上圖中的結構是怎么來的,可以看下筆者以前的博客:

https://my.oschina.net/alchemystar/blog/1791017

bind系統(tǒng)調用

bind將一個本地協(xié)議地址(protocol:ip:port)賦予一個套接字。例如32位的ipv4地址或128位的ipv6地址+16位的TCP活UDP端口號。

#include 
// 返回,若成功則為0,若出錯則為-1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myaddr, socklen_t addrlen); 

好了,我們直接進入Linux源碼調用棧吧。

bind
	// 這邊由系統(tǒng)調用的返回值會被glibc的INLINE_SYSCALL包一層
	// 若有錯誤,則設置返回值為-1,同時將系統(tǒng)調用的返回值的絕對值設置給errno
	|->INLINE_SYSCALL (bind......);
		|->SYSCALL_DEFINE3(bind......);
			/* 檢測對應的描述符fd是否存在,不存在,返回-BADF
			|->sockfd_lookup_light
			|->sock->ops->bind(inet_stream_ops)
				|->inet_bind
					|->AF_INET兼容性檢查
					|-><1024端口權限檢查
					/* bind端口號校驗or選擇(在bind為0的時候)
					|->sk->sk_prot->get_port(inet_csk_get_port)

inet_bind

inet_bind這個函數主要做了兩個操作,一是檢測是否允許bind,而是獲取可用的端口號。這邊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們設置需要bind的端口號為0,那么Kernel會幫我們隨機選擇一個可用的端口號來進行bind!

// 讓系統(tǒng)隨機選擇可用端口號
sock_addr.sin_port = 0;
call_err=bind(sockfd_server,(struct sockaddr*)(&sock_addr),sizeof(sock_addr));

讓我們看下inet_bind的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對于<1024的端口號需要CAP_NET_BIND_SERVICE,我們在監(jiān)聽80端口號(例如啟動nginx時候),需要使用root用戶或者賦予這個可執(zhí)行文件CAP_NET_BIND_SERVICE權限。

use root 
 or
setcap cap_net_bind_service=+eip ./nginx 

我們的bind允許綁定到0.0.0.0即INADDR_ANY這個地址上(一般都用這個),它意味著內核去選擇IP地址。對我們最直接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然后,我們看下一個比較復雜的函數,即可用端口號的選擇過程inet_csk_get_port (sk->sk_prot->get_port)

inet_csk_get_port

第一段,如果bind port為0,隨機搜索可用端口號

直接上源碼,第一段代碼為端口號為0的搜索過程

// 這邊如果snum指定為0,則隨機選擇端口
int inet_csk_get_port(struct sock *sk, unsigned short snum)
{
	......
	// 這邊net_random()采用prandom_u32,是偽(pseudo)隨機數
	smallest_rover = rover = net_random() % remaining + low;
	smallest_size = -1;
	// snum=0,隨機選擇端口的分支
	if(!sum){
		// 獲取內核設置的端口號范圍,對應內核參數/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inet_get_local_port_range(&low,&high);
		......
		do{
			if(inet_is_reserved_local_port(rover)
				goto next_nonlock; // 不選擇保留端口號
			......
			inet_bind_bucket_for_each(tb, &head->chain)
				// 在同一個網絡命名空間下存在和當前希望選擇的port rover一樣的port
				if (net_eq(ib_net(tb), net) && tb->port == rover) {
					// 已經存在的sock和當前新sock都開啟了SO_REUSEADDR,且當前sock狀態(tài)不為listen
					// 或者
					// 已經存在的sock和當前新sock都開啟了SO_REUSEPORT,而且兩者都是同一個用戶
					if (((tb->fastreuse > 0 &&
					      sk->sk_reuse &&
					      sk->sk_state != TCP_LISTEN) ||
					     (tb->fastreuseport > 0 &&
					      sk->sk_reuseport &&
					      uid_eq(tb->fastuid, uid))) &&
					    (tb->num_owners < smallest_size || smallest_size == -1)) {
					   // 這邊是選擇一個最小的num_owners的port,即同時bind或者listen最小個數的port
					   // 因為一個端口號(port)在開啟了so_reuseaddr/so_reuseport之后,是可以多個進程同時使用的
						smallest_size = tb->num_owners;
						smallest_rover = rover;
						if (atomic_read(&hashinfo->bsockets) > (high - low) + 1 &&
						    !inet_csk(sk)->icsk_af_ops->bind_conflict(sk, tb, false)) {
						    // 進入這個分支,表明可用端口號已經不夠了,同時綁定當前端口號和之前已經使用此port的不沖突,則我們選擇這個端口號(最小的)
							snum = smallest_rover;
							goto tb_found;
						}
					}
					// 若端口號不沖突,則選擇這個端口
					if (!inet_csk(sk)->icsk_af_ops->bind_conflict(sk, tb, false)) {
						snum = rover;
						goto tb_found;
					}
					goto next;
				}
			break;
			// 直至遍歷完所有的可用port
		} while (--remaining > 0);
	}
	.......
}

由于,我們在使用bind的時候很少隨機端口號(在TCP服務器來說尤其如此),這段代碼筆者就注釋一下。一般只有一些特殊的遠程過程調用(RPC)中會使用隨機Server端隨機端口號。

第二段,找到端口號或已經指定

have_snum:
	inet_bind_bucket_for_each(tb, &head->chain)
			if (net_eq(ib_net(tb), net) && tb->port == snum)
				goto tb_found;
	}
	tb = NULL;
	goto tb_not_found
tb_found:
	// 如果此port已被bind
	if (!hlist_empty(&tb->owners)) {
		// 如果設置為強制重用,則直接成功
		if (sk->sk_reuse == SK_FORCE_REUSE)
			goto success;
	}
	if (((tb->fastreuse > 0 &&
		      sk->sk_reuse && sk->sk_state != TCP_LISTEN) ||
		     (tb->fastreuseport > 0 &&
		      sk->sk_reuseport && uid_eq(tb->fastuid, uid))) &&
		    smallest_size == -1) {
		    // 這個分支表明之前bind的port和當前sock都設置了reuse同時當前sock狀態(tài)不為listen
			// 或者同時設置了reuseport而且是同一個uid(注意,設置了reuseport后,可以同時listen同一個port了)
			goto success;
	} else {
			ret = 1;
			// 檢查端口是否沖突
			if (inet_csk(sk)->icsk_af_ops->bind_conflict(sk, tb, true)) {
				if (((sk->sk_reuse && sk->sk_state != TCP_LISTEN) ||
				     (tb->fastreuseport > 0 &&
				      sk->sk_reuseport && uid_eq(tb->fastuid, uid))) &&
				    smallest_size != -1 && --attempts >= 0) {
				    // 若沖突,但是設置了reuse非listen狀態(tài)或者設置了reuseport且出在同一個用戶下
				    // 則可以進行重試
					spin_unlock(&head->lock);
					goto again;
				}

				goto fail_unlock;
			}
			// 不沖突,走下面的邏輯
		}
tb_not_found:
	if (!tb && (tb = inet_bind_bucket_create(hashinfo->bind_bucket_cachep,
					net, head, snum)) == NULL)
			goto fail_unlock;
	// 設置fastreuse
	// 設置fastreuseport
success:
	......
	// 將當前sock鏈入tb->owner,同時tb->num_owners++
	inet_bind_hash(sk, tb, snum);
	ret = 0;
	// 返回bind(綁定)成功
	return ret;

判斷端口號是否沖突

在上述源碼中,判斷端口號時否沖突的代碼為

inet_csk(sk)->icsk_af_ops->bind_conflict 也即 inet_csk_bind_conflict
int inet_csk_bind_conflict(const struct sock *sk,
			   const struct inet_bind_bucket *tb, bool relax){
	......
	sk_for_each_bound(sk2, &tb->owners) {
			// 這邊判斷表明,必須同一個接口(dev_if)才進入下內部分支,也就是說不在同一個接口端口的不沖突
			if (sk != sk2 &&
		    !inet_v6_ipv6only(sk2) &&
		    (!sk->sk_bound_dev_if ||
		     !sk2->sk_bound_dev_if ||
		     sk->sk_bound_dev_if == sk2->sk_bound_dev_if)) 
		     {
		     	if ((!reuse || !sk2->sk_reuse ||
			    sk2->sk_state == TCP_LISTEN) &&
			    (!reuseport || !sk2->sk_reuseport ||
			    (sk2->sk_state != TCP_TIME_WAIT &&
			     !uid_eq(uid, sock_i_uid(sk2))))) {
			   // 在有一方沒設置reuse且sock2狀態(tài)為listen 同時
			   // 有一方沒設置reuseport且sock2狀態(tài)不為time_wait同時兩者的uid不一樣的時候
				const __be32 sk2_rcv_saddr = sk_rcv_saddr(sk2);
				if (!sk2_rcv_saddr || !sk_rcv_saddr(sk) ||
				 	 // ip地址一樣,才算沖突
				    sk2_rcv_saddr == sk_rcv_saddr(sk))
					break;
			}
			// 非放松模式,ip地址一樣,才算沖突
			......
		  	return sk2 != NULL;
	}
	......
}

上面代碼的邏輯如下圖所示:

SO_REUSEADDR和SO_REUSEPORT

上面的代碼有點繞,筆者就講一下,對于我們日常開發(fā)要關心什么。 我們在上面的bind里面經常見到sk_reuse和sk_reuseport這兩個socket的Flag。這兩個Flag能夠決定是否能夠bind(綁定)成功。這兩個Flag的設置在C語言里面如下代碼所示:

 setsockopt(sockfd_server, SOL_SOCKET, SO_REUSEADDR, &(int){ 1 }, sizeof(int));
 setsockopt(sockfd_server, SOL_SOCKET, SO_REUSEPORT, &(int){ 1 }, sizeof(int));

在原生JAVA

 // java8中,原生的socket并不支持so_reuseport
 ServerSocket server = new ServerSocket(port);
 server.setReuseAddress(true);

在Netty(Netty版本 >= 4.0.16且Linux內核版本>=3.9以上)中,可以使用SO_REUSEPORT。

SO_REUSEADDR

在之前的源碼里面,我們看到判斷bind是否沖突的時候,有這么一個分支

(!reuse || !sk2->sk_reuse ||
			    sk2->sk_state == TCP_LISTEN) /* 暫忽略reuseport */){
	// 即有一方沒有設置
}

如果sk2(即已bind的socket)是TCP_LISTEN狀態(tài)或者,sk2和新sk兩者都沒有設置_REUSEADDR的時候,可以判斷為沖突。

我們可以得出,如果原sock和新sock都設置了SO_REUSEADDR的時候,只要原sock不是Listen狀態(tài),都可以綁定成功,甚至ESTABLISHED狀態(tài)也可以!


這個在我們平常工作中,最常見的就是原sock處于TIME_WAIT狀態(tài),這通常在我們關閉Server的時候出現,如果不設置SO_REUSEADDR,則會綁定失敗,進而啟動不來服務。而設置了SO_REUSEADDR,由于不是TCP_LISTEN,所以可以成功。


這個特性在緊急重啟以及線下調試的非常有用,建議開啟。

SO_REUSEPORT

SO_REUSEPORT是Linux在3.9版本引入的新功能。

1.在海量高并發(fā)連接的創(chuàng)建時候,由于正常的模型是單線程listener分發(fā),無法利用多核優(yōu)勢,這就會成為瓶頸。
2.CPU緩存行丟失

我們看下一般的Reactor線程模型,


明顯的其單線程listen/accept會存在瓶頸(如果采用多線程epoll accept,則會驚群,加WQ_FLAG_EXCLUSIVE可以解決一部分),尤其是在采用短鏈接的情況下。
鑒于此,Linux增加了SO_REUSEPORT,而之前bind中判斷是否沖突的下面代碼也是為這個參數而添加的邏輯:

if(!reuseport || !sk2->sk_reuseport ||
			    (sk2->sk_state != TCP_TIME_WAIT &&
			     !uid_eq(uid, sock_i_uid(sk2))

這段代碼讓我們在多次bind的時候,如果設置了SO_REUSEPORT的時候不會報錯,也就是讓我們有個多線程(進程)bind/listen的能力。如下圖所示:


而開啟了SO_REUSEPORT后,代碼棧如下:

tcp_v4_rcv
	|->__inet_lookup_skb 
		|->__inet_lookup
			|->__inet_lookup_listener
 /* 用打分和偽隨機數等挑選出一個listen的sock */
struct sock *__inet_lookup_listener(......)
{
	......
	if (score > hiscore) {
			result = sk;
			hiscore = score;
			reuseport = sk->sk_reuseport;
			if (reuseport) {
				phash = inet_ehashfn(net, daddr, hnum,
						     saddr, sport);
				matches = 1;
			}
		} else if (score == hiscore && reuseport) {
			matches++;
			if (((u64)phash * matches) >> 32 == 0)
				result = sk;
			phash = next_pseudo_random32(phash);
		}
	......
}

直接在內核層面做負載均衡,將accept的任務分散到不同的線程的不同socket上(Sharding),毫無疑問可以多核能力,大幅提升連接成功后的socket分發(fā)能力。

Nginx已經采用SO_REUSEPORT

Nginx在1.9.1版本的時候引入了SO_REUSEPORT,配置如下:

http {
     server {
          listen 80 reuseport;
          server_name  localhost;
          # ...
     }
}

stream {
     server {
          listen 12345 reuseport;
          # ...
     }
}

總結

Linux內核源碼博大精深,一個看起來簡單的bind系統(tǒng)調用竟然牽涉這么多,在里面可以挖掘出各種細節(jié)。在此分享出來,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編輯:hfy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fā)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guī)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Server
    +關注

    關注

    0

    文章

    90

    瀏覽量

    24047
  • Bind
    +關注

    關注

    0

    文章

    5

    瀏覽量

    7614
  • LINUX內核
    +關注

    關注

    1

    文章

    316

    瀏覽量

    21653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迅為RK3568開發(fā)板定制擴展分區(qū)SDK源碼編譯-獲取Linux-定制擴展分區(qū)源碼

    獲取 Linux-定制擴展分區(qū)源碼包 編譯環(huán)境說明: 現在的 SDK 源碼在編譯的時候會自動配置編譯環(huán)境,所以對環(huán)境要求不再那么嚴格,經過測試,本源碼可以在 ubuntu20、ubun
    發(fā)表于 11-25 10:24

    如何判斷Linux系統(tǒng)的位數

    給你一個 Linux 系統(tǒng),如何判斷它的位數? 我經常用的,有這么幾種方式。 第一個,使用命令: uname -m。 uname命令在 Linux 中用于顯示與操作系統(tǒng)內核相關的信息,
    的頭像 發(fā)表于 11-24 10:28 ?241次閱讀

    面向HPC的EB corbos Linux SDK新手指南

    基于Ubuntu的EB corbos Linux是一款面向高性能計算開源操作系統(tǒng),它既能夠調用Linux的豐富功能,又同時滿足信息安全和行業(yè)的相關法規(guī)。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9-27 09:16 ?495次閱讀

    Linux內核測試技術

    Linux 內核是Linux操作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負責管理硬件資源和提供系統(tǒng)調用接口。隨著 Linux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13 13:42 ?508次閱讀
    <b class='flag-5'>Linux</b>內核測試技術

    記一次JSF異步調用引起的接口可用率降低

    源碼是基于JSF 1,7.5-HOTFIX-T6版本。 起因 問題背景 1.廣告投放系統(tǒng)是典型的I/O密集型(I/O Bound)服務,系統(tǒng)中某些接口單次操作可能依賴十幾個外部接口,導致接口耗時較長,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因此需要將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8-05 13:40 ?252次閱讀
    記一次JSF異步<b class='flag-5'>調用</b>引起的接口可用率降低

    ElfBoard技術貼|在NXP源碼基礎上適配ELF 1開發(fā)板的按鍵功能

    本次源碼適配工作是在NXPi.MX6ULLEVK評估板的Linux內核源碼(特定版本:Linux-imx_4.1.15)基礎上進行的。主要目標是調整功能接口引腳配置,以適應ELF1開發(fā)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7-10 09:54 ?620次閱讀
    ElfBoard技術貼|在NXP<b class='flag-5'>源碼</b>基礎上適配ELF 1開發(fā)板的按鍵功能

    企業(yè)車間執(zhí)行系統(tǒng)MES源碼

    云MES系統(tǒng)源碼,企業(yè)車間執(zhí)行系統(tǒng)MES源碼 MES是一套面向生產制造企業(yè)車間執(zhí)行層的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簡單來說MES主要用于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5-21 16:07 ?468次閱讀
    企業(yè)車間執(zhí)行<b class='flag-5'>系統(tǒng)</b>MES<b class='flag-5'>源碼</b>

    udp_bind這個綁定的端口怎么解除?

    請教下,udp_bind 這個綁定的端口,剛開始是可以的,但是重新綁定時返回錯誤,有什么方法可以在 重新綁定前解除之前的綁定 ?
    發(fā)表于 04-22 07:41

    深入剖析系統(tǒng)調用機制的Linux 0.12源碼

    CPU指令集,就是CPU中用來計算和控制計算機系統(tǒng)的一套指令的集合,實現軟件指揮硬件執(zhí)行的媒介,常見的CPU指令集有X86、ARM、MIPS、Alpha、RISC等
    發(fā)表于 04-19 14:29 ?592次閱讀
    深入剖析<b class='flag-5'>系統(tǒng)</b><b class='flag-5'>調用</b>機制的<b class='flag-5'>Linux</b> 0.12<b class='flag-5'>源碼</b>

    QNX與Linux基礎差異對比

    對于QNX系統(tǒng)Linux系統(tǒng)的內核差異,我們拋開宏內核、微內核之類的爭議不談。單純開發(fā)應用的角度而言,QNX和Linux
    發(fā)表于 04-17 10:52 ?774次閱讀

    ArmSoM系列板卡 嵌入式Linux驅動開發(fā)實戰(zhàn)指南 之 字符設備驅動

    字符設備驅動 本章,我們將學習字符設備使用、字符設備驅動相關的概念,理解字符設備驅動程序的基本框架,并從源碼分析字符設備驅動實現和管理等。 主要分為下面五部分: Linux設備分類; 字符設備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4-10 09:53 ?1074次閱讀
    ArmSoM系列板卡 嵌入式<b class='flag-5'>Linux</b>驅動開發(fā)實戰(zhàn)指南 之 字符設備驅動

    ARM嵌入式Linux 系統(tǒng)開發(fā)入門到精通

    ARM嵌入式Linux 系統(tǒng)開發(fā)入門到精通
    發(fā)表于 03-10 18:44

    linux和windows的區(qū)別 linux系統(tǒng)一般用來干嘛

    Linux和Windows是兩種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有著不同的設計理念和用途。本文將對Linux和Windows的區(qū)別進行詳細分析,并介紹Linux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2-05 14:06 ?984次閱讀

    linux用gdb調試遇到函數調用怎么辦?

    linux用gdb調試遇到函數調用怎么辦? 在Linux上使用GDB調試時,遇到函數調用是一個常見的情況。函數調用可能涉及到多個函數、多個文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31 10:33 ?725次閱讀

    Linux內核中信號相關的系統(tǒng)調用

    正如我們所知,運行在用戶態(tài)下的程序可以發(fā)送和接收信號。這意味著必須定義一組系統(tǒng)調用來允許這類操作。不幸的是,由于歷史原因,有些系統(tǒng)調用可能功能相同。 因此,其中一些
    的頭像 發(fā)表于 01-20 09:34 ?74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