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printf打印時基本都會用到 \n 和 \r 之類控制字符,比如:
printf(“hello world!\r\n”);
那你知道這些 \n 和 \r 的區(qū)別嗎?
一、關于 \n 和 \r
在ASCII碼中,我們會看到有一類不可顯示的字符,叫控制字符,其中就包含\r 和 \n 等控制字符。
\n : 換行符(newline),另起一行,對應ASCII值10(縮寫:LF)。
\r : 回車符(return),回到一行的開頭,對應ASCII值13(縮寫:CR)。
回車和換行來源:
在計算機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有一種叫做電傳打字機(Teletype Model 33)的玩意兒,每秒鐘可以打10個字符。但是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打完一行換行的時候,要用去0.2秒,正好可以打兩個字符。要是在這0.2秒里面,又有新的字符傳過來,那么這個字符將丟失。
于是,研制人員想了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在每行后面加兩個表示結束的字符。一個叫做“回車”,告訴打字機把打印頭定位在左邊界;另一個叫做“換行”,告訴打字機把紙向下移一行。
這就是“換行”和“回車”的來歷,從它們的英語名字上也可以看出一二。
二、\n 和 \r差異
后來,計算機發(fā)明了,這兩個概念也就被搬到了計算機上。那時,存儲器很貴,一些科學家認為在每行結尾加兩個字符太浪費了,加一個就可以。于是,就出現(xiàn)了分歧。
‘\r’是回車,‘\n’是換行,前者使光標到行首,后者使光標下移一格。通常用的Enter是兩個加起來。
有的編輯器只認\r\n,有的編輯器則兩個都認。所以要想通用的話,最好用\r\n換行。
在微軟的MS-DOS和Windows中,使用“回車CR(‘\r’)”和“換行LF(‘\n’)”兩個字符作為換行符;
Windows系統(tǒng)里面,每行結尾是 回車+換行(CR+LF),即“\r\n”;
Unix系統(tǒng)里,每行結尾只有 換行CR,即“\n”;
Mac系統(tǒng)里,每行結尾是 回車CR 即‘\r’;
所以我們平時編寫文件的回車符應該確切來說叫做回車換行符;
三、影響
一個直接后果是,Unix/Mac系統(tǒng)下的文件在Windows里打開的話,所有文字會變成一行;而Windows里的文件在Unix/Mac下打開的話,在每行的結尾可能會多出一個^M符號。
Linux保存的文件在windows上用記事本看的話會出現(xiàn)黑點。這個應該很多人都看到過,比如,Keil代碼中直接顯示換行符:
互相轉換
在linux下,命令unix2dos 是把linux文件格式轉換成windows文件格式,命令dos2unix 是把windows格式轉換成linux文件格式。
在不同平臺間使用FTP軟件傳送文件時, 在ascii文本模式傳輸模式下, 一些FTP客戶端程序會自動對換行格式進行轉換。 經過這種傳輸?shù)奈募止?jié)數(shù)可能會發(fā)生變化。
如果你不想ftp修改原文件, 可以使用bin模式(二進制模式)傳輸文本。一個程序在windows上運行就生成CR/LF換行格式的文本文件,而在Linux上運行就生成LF格式換行的文本文件。
-
ASCII
+關注
關注
5文章
172瀏覽量
35107 -
源代碼
+關注
關注
96文章
2945瀏覽量
66752 -
文本顯示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瀏覽量
20847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