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網絡整理)
華為和小米所有中國手機廠商中曝光度最高的兩家企業(yè),時常會因為一個新聞事件而陷入輿論漩渦當中,也常常被人們互相進行對比。自從去年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限制清單”后,華為推出了醞釀已久的“備胎計劃”,鴻蒙系統的橫空出世,立馬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鴻蒙系統同樣也引起了輿論對華為和小米新的對比:華為自研的鴻蒙系統到底對小米有沒有沖擊呢?
短期沒有,長期來看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由于兩家公司選擇的是不同的商業(yè)模式,如果放在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去做對比,往往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而需要放在一個長期的、大的歷史背景中去。
小米公司其本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區(qū)別于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是,它是一家以MIUI系統為核心和基礎,建立起來的依靠銷售硬件產品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其銷售的硬件產品,所需要的零部件全部依靠對外采購,產品生產也采用了是代加工模式;小米的營銷和運作模式充滿了互聯網公司的味道,粉絲營銷、線上營銷、小米生態(tài)系統等等等等。
4G時代,手機成了互聯網最大的互聯網入口,在這個風口下,小米成長并壯大起來,極大地享受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紅利。已經到來的5G時代,小米肯定準備著擼起袖子大干一場呢!小米在4G后期就提前構筑現階段產品生態(tài):手機、智能家居、互聯網周邊產品,其根本目的是為爭奪5G物聯網時代互聯網入口控制權提前做準備。
不過無論在4G時代,還是在未來的5G物聯網時代,小米在互聯網中所處的位置并沒有發(fā)生實質性的改變:始終只是一個互聯網上層應用的開發(fā)者,永遠沒有觸及到互聯網最底層、最核心的地方。
小米的商業(yè)模式本質上跟聯想的商業(yè)模式十分相似,走得是“貿工技”路線,甚至“技”的成分比聯想更少!華為歸根結底是一家傳統的高技術制造業(yè)公司,不管是管理模式、產品開發(fā)、技術研發(fā),還是產品營銷,處處都透露著一股濃濃的傳統行業(yè)氣息。雖然華為為了終端業(yè)務的營銷,努力地學著向互聯網公司靠攏,但依然沒能得其精髓。
華為現階段的技術和產品布局,也同樣是為了在即將到來的5G物聯網時代爭取更大的互聯網入口控制權,只不過其選擇了不同于小米的路徑和方向,并且有著更宏大、更高遠的目標。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是面向未來物聯網的操作系統。操作系統相當于人類與物聯網間的翻譯聯絡官一樣,將人類的思想意識轉化為物聯網可以識別的機器語言,輔助人類實現與物聯網設備間的溝通與交流。
5G技術是物聯網發(fā)展的基礎,但并不是物聯網技術的核心,只是提供了物聯網的連接通道而已。物聯網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作為物聯網存在基礎的互聯網技術。
華為很早就開始了對IPv6技術和NEW IP技術的深入研究,這兩項技術將會為互聯網技術帶來革命性的大變革:前者可以解決現有有IPv4網絡所提供的IP地址資源,無法適應物聯網需求的問題,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現有的互聯網基礎架構,只是對現有技術的簡單升級;而NWE IP技術則不同,它的目標是推翻現有的建立在TCP/IP協議上的舊的互聯網,建立一種新的更安全、更高效、更加適應未來物聯網需求的全新互聯網。
此外,華為在消費電子終端領域,華為也是花大力氣進行布局,推出了種類繁多的互聯網接入智能產品,而且所用的關鍵電子零部件幾乎均采用的自家產品。綜合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華為對未來物聯網控制權的爭奪不光體現在入口的爭奪上,而且還體現在互聯網主管道的爭奪上,是一種從互聯網底層至上層應用的全維度爭奪。
(責任編輯:fq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62瀏覽量
251848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59瀏覽量
14426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