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針對二手車市場“貨不對板”做了報道。節(jié)目播出后,瓜子二手車給出回應稱內部高度重視,力爭3日內100%解決用戶合理訴求。
本就“水深”的二手車交易,經此一事更顯得深不可測。
但細想一下,國內二手車交易目前仍集中于線下有形市場,按照概率計算線下是否類似問題更加突出?信息不對稱、車況不透明是行業(yè)共性問題,二手車電商近幾年發(fā)展勢頭正盛,其把交易流程數(shù)字化無疑帶動了行業(yè)整體向前。所以,問題值得關注,但就此全盤否定、因噎廢食實不可取。
行業(yè)監(jiān)管的缺失、產業(yè)結構的不完整、參與主體的不自覺,正視這些客觀存在的痛點之后可得出一個結論:鍋,不應讓二手車電商一方全背。
萬億市場的絆腳石
乘用車是二手車市場最主要交易車型。2017年起,受多重因素影響,中國乘用車市場由增量市場逐漸向存量市場過渡。
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2017年我國乘用車產量、銷量增長率分別為1.6%和1.4%,較2016年的15.9%和15.3%下降明顯,到了2018年,產量、銷量甚至雙雙呈現(xiàn)負增長。在此背景下,中國私家車保有量卻保持著較高增速。二手車交易身上推動汽車大流通的擔子越來越重,其在汽車消費產業(yè)中的地位凸顯。
政策方面也不斷釋放出利好信號。2019年4月29日,商務部、公安部、海關總署三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支持在條件成熟地區(qū)開展二手車出口業(yè)務的通知》。隨后,京滬等10省市積極響應號召,分別出臺相應辦法。
可想而知,二手車行業(yè)將迎來更多機會。據艾瑞統(tǒng)計,中國二手車市場交易額在過去8年間實現(xiàn)了超過22%的年復合增長率,2018年交易額已達8603.6億元,預計2019年將突破萬億大關。
但是,過往多年國內二手車行業(yè)一直是以“分散”、“混亂”、“落后”的形象示人,各類糾紛不斷。
據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介紹,二手車訴訟中最常見的有四種情況:車輛不具備法定證明文件,導致無法過戶;車輛存在質量瑕疵,消費者購車時未獲知;車輛存在歸權屬糾紛,被其他權利人強行取回;合同約定其他義務,銷售者未履行。
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二手車交易中難覓蹤影。北京消費者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曉軍表示,我國二手車交易市場存在著較為普遍且嚴重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在于車況信息不透明。
開篇提到的瓜子二手車事件,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和房產中介一樣,賺信息不對稱的差價,在二手車市場是公開的秘密。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統(tǒng)計的數(shù)據顯示,二手車市場存在超過15萬家經銷商,這之中不乏黑心車商。以次充好、交易欺詐牟取暴利,車況信息不透明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同時,嚴重影響二手車市場整體聲譽。
試問,絆腳石不除,何談萬億市場?
電商平臺成背鍋俠
艾瑞在《2019中國二手電商行業(yè)研究報告》中提到,2018年中國二手電商的二手車交易量為232.7萬輛,同比增長50.1%,交易額為1147.6億元,同比增長33.8%。根據預測,未來三年二手車電商交易量將保持25%左右復合增速,行業(yè)滲透率在2021年將達21.6%。
而前文已經說過,這些平臺面臨著規(guī)模與質疑齊飛的尷尬,甚至有批評聲直接將二手車電商平臺定為車況不透明的元兇。
但實際情況是,瓜子這樣的平臺作為居間方,為二手車個人買家、賣家提供撮合服務,從中收取服務費,而非借信息不對稱牟利。若平臺出現(xiàn)車況問題,一是面臨大額賠償,二是平臺公信力將嚴重受損,得不償失。
俠之大者,當屬背鍋。從二手車電商平臺的角度出發(fā),他們并沒有隱瞞車況的動力。且恰恰與之相反,電商平臺在現(xiàn)有的客觀限制下不斷嘗試突破。
一方面是行業(yè)信息披露之困。
目前,受限于國家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國內車輛信息、維保信息、保險信息等車況信息并不向第三方公開。且二手車又是典型的非標品,一車一況、一車一價,二手車電商平臺全面掌握車況信息難度極大。
源頭上,個人賣家是隱瞞車況的大受益者。此前曾有報道,杭州陳女士以7.3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輛二手車,后經朋友提醒發(fā)現(xiàn),這輛二手車此前實際已經有過三次轉手。四手變二手,賣家盯上就是中間的差價。
中間環(huán)節(jié),4S店、保險公司等參與主體,他們掌握有車輛的車況信息。但是,涉及商業(yè)競爭,這些數(shù)據他們只對車輛所有人開放,二手車電商平臺作為第三方無法獲取。
基于此,二手車電商平臺只有持續(xù)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用檢測評估擊碎信息屏障。以輿論旋渦中心的瓜子二手車為例,車源上線平臺之前,評估師會對二手車進行259項檢測。檢測后,評估師以選擇題的形式對于車況進行描述,盡可能保證數(shù)據采集的標準化和結構化,剔除人為因素影響。
今年3月份,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獲得15億美元融資后表示,本輪融資將重點用于加大產品技術投入。
用技術創(chuàng)造信任,思路毋庸置疑是正確的。但信息披露不完善、檢測存在固有技術難題,平臺每年數(shù)十萬交易訂單中難免會存在少量車況問題未被查出的情況。這一點可參考淘寶、京東,多年來持續(xù)投入大量精力打擊違規(guī),至今仍未能實現(xiàn)零糾紛。加之公眾對于二手車電商平臺要求嚴苛,某些“漏網之魚”,致使平臺成了背鍋俠。
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制度層面的保障。
萬億前景的二手車市場高速增長,但行業(yè)監(jiān)管制度卻沒能跟上。據悉,目前我國二手車交易實行的依然是2005年的《二手車流通管理辦法》,相對滯后。
比如泡水車,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秘書長沈榮表示,對于泡水車進入市場,國家并無法律禁止。泡水車、涉水車、進水車、水淹車如何界定,只能靠評估師的操作經驗來判斷。并且,二手車行業(yè)、維保行業(yè)、保險行業(yè)的判定標準也存在差異,更放大了糾紛發(fā)生的可能性。
此外,消費者享有消費知情權,依法有權了解車輛的車況信息,而個人賣家若在交易過程中刻意隱瞞車況,具體該怎樣懲罰也沒有法律、法規(guī)作為統(tǒng)一標準可供參考。
綜上,車況信息不透明不是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yè)的歷史遺留問題。早在2016年初,瓜子二手車就曾呼吁完善法律法規(guī),并建議開放可公開的車況信息。
多方共建才是正解
發(fā)現(xiàn)問題,下一步就是解決問題。
首先,當務之急是有關部門更新配套管理措施,明確權責判定標準。處理行業(yè)頑疾,需要從立法角度推動行業(yè)規(guī)范化、透明化,讓市場有法可依。
法律界專業(yè)人士,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認為,政府應當建立車輛事故、理賠等數(shù)據的公共資源共享平臺,承擔起基本數(shù)據信息記錄職責;應當立法要求有關數(shù)據產生和保存人如實提供數(shù)據,并設置相關行政處罰。
一些較為成熟的市場,比如日本,上世紀80年代在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下就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檢測體系和交易制度。明令要求賣家在出售二手車時如實填寫車況信息,車輛維修、事故等必須注明,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其次,二手車市場產業(yè)結構需進一步完善。賣方、買方、交易平臺之外,行業(yè)還應有提供車況信息查詢等服務的其他第三方公司參與進來才算完整。
美國的CarFax在公開車況信息的基礎上建立了車輛檔案識別系統(tǒng),綜合車輛所有權信息、變更歷史、行駛里程、維保記錄、事故記錄、環(huán)保等級等重要信息形成一份歷史報告,輔助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買家支付一定費用購買報告,便可降低因信息不對稱受損的風險。
反觀國內,這些工作目前更多是由二手車電商平臺在做。并且,如上文所述,電商平臺很難從主機廠、交通管理部門、金融公司、二手車銷售公司等渠道獲取到車況信息。
最后,交易中各方參與主體都需自律、自覺。二手車交易也好,其他交易也罷,最不穩(wěn)定的因素其實都是人。有了法律條款約束以及第三方的專業(yè)服務,無形中會推動行業(yè)整體氛圍向健康方向靠攏。
美國學者阿克爾洛夫有一個假設:你想要買一輛二手摩托車,賣家對車況了解一清二楚,而你卻只能從外觀或者試騎感受主觀推斷。這筆交易是信息不對稱的。買家有一定概率會買到次車,所以預算較低。當市場次車占據主導,預算就會隨之再降。而好車的賣家卻想賣高價,矛盾之下,賣家不愿再將好車投入市場,市場上只剩下次車。這便是檸檬效應。
受車況不透明等發(fā)展阻礙所拖,過往國內二手車市場檸檬效應相當嚴重,長期存在價格低、質量差、購買意愿低的惡性循環(huán)。近幾年,二手車電商平臺的出現(xiàn),打破一成不變的行業(yè)格局,用技術和服務逐步減輕檸檬效應所帶來的影響。
然而,和所有新興事物一樣,二手車電商平臺也沒能逃脫摔坑的宿命。公眾的高標準、嚴要求,對于正處于上升期的平臺而言是好事。但與此同時,若非原則性錯誤,給予適當?shù)娜蒎e空間則更利于平臺以及行業(yè)整體的進步。
-
汽車工業(y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17瀏覽量
29893 -
電商
+關注
關注
1文章
466瀏覽量
2860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