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星曲面屏幕Edge系列的觸摸屏驅動芯片,到魅藍手機的加速度陀螺儀慣性MEMS,再到最新上市的LG G4手機攝像頭搭載的光學測距傳感器,這些均出自于消費電子和手機市場最大MEMS產品及傳感器廠商意法半導體(以下簡稱“ST”)之手。
在剛剛過去的世界移動大會-上海(MWCS)上,ST展出了其在MEMS領域包括運動、觸控、環(huán)境、近距離、飛行時間(Time-of-Flight)等各類傳感器的應用產品,涉及消費電子、汽車和工業(yè)應用等各個領域。而這些展品中,有超過一半以上都已得到了商用。
已經在手機傳感器和消費類傳感器市場走在全球前列的ST,對于下一步的發(fā)展有著怎樣的打算,這家公司又是如何看待物聯網與可穿戴設備市場呢?ST大中華暨南亞區(qū)模擬、MEMS和傳感器產品部市場總監(jiān)吳衛(wèi)東在MWCS期間接受筆者采訪時,分享了他的觀點。
圖:MWCS上ST展出的采用其光學測距傳感器的手機,包括LG G4、OPPO R7+、魅族MX5、華碩 ZE550KL等。
ST MEMS傳感器累計出貨量突破90億顆
從最早大家耳熟能詳的任天堂Wii游戲機(加速度傳感器)到iPhone(橫豎屏切換、陀螺儀等),ST真正將MEMS傳感器從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變到了一個消費者產品領域。據IHS iSuppli數據報告顯示,2014年ST在MEMS領域營收達到7.77億美元,占據消費電子類MEMS產品中15%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亞洲市場中(除日韓外,包含大洋洲澳大利亞市場)中國本地客戶的占比達50%。
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在吳衛(wèi)東看來,ST相較于其他廠商的優(yōu)勢在于:
首先,ST是擁有傳感器產品類別最多的公司。吳衛(wèi)東認為,最終在很多應用里面,會用到多個類別的傳感器?!拔覀儸F在講的所謂傳感器的數據融合,如果我們可以提供多類別傳感器的話,我們對于不同傳感器之間的融合的能力會更強”。
其次,ST MEMS傳感器出貨量巨大。據介紹,截至今年第一季度ST在全球已累計賣出了90億顆傳感器。ST的產能足以應付市場的需求,這也其是有別于同行的優(yōu)勢之一。
再者,ST擁有非常完整的開發(fā)平臺?!拔覀兲峁┝艘惶谆谖覀?a target="_blank">MCU、多傳感器外加低功耗藍牙的系統平臺,在客戶需要開發(fā)相關產品的前期,可以很好地對方案有一個基于硬件和軟件的實際探索。這套開發(fā)工具我們目前在全球已經發(fā)出幾十萬套,這種普及率或者說這個平臺的完整性,ST應該是唯一的?!?/p>
拓展傳感器類別 大舉布局物聯網
面對來勢洶洶的物聯網時代,ST正努力試圖將傳感器變得無處不在,從而將物理世界轉化為數字世界,藉此為人們帶來更加科技智能的生活。
“就拿傳感器針對于物聯網來說,我們目前除了現有用在消費類產品的MEMS傳感器,包括我們展出的環(huán)境傳感器、MEMS麥克風,還有后續(xù)我們產品規(guī)劃當中在做的氣體傳感器、光學傳感器等,最終統籌來講就是用可以傳感器把物理世界的所有信息進行采集。通過一個傳感器,把它從物理世界轉換成數字世界,然后再在數字世界里面去進行思考、運算,并給出反饋?!眳切l(wèi)東介紹說。
他表示,ST會繼續(xù)去拓展現有的傳感器可以用在物聯網里面,但將這些感器用在物聯網里面還需要對其功耗、尺寸、精度進行提升。同時,ST也在做更多的傳感器,以期可以采集更多的信息數據。此外,ST也在也在拓展一些新技術,因為有的信息通過現有半導體技術無法采集得到。
“例如,有的液體傳感器可以直接檢測葡萄酒的品牌與年份,這除了傳感器本身,當然也有后臺數據在做支撐,從理論的角度來說,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從實際場景來說,這也是物聯網世界里面對于普通單個個人來講非常有用的部分,從個人感知變成了數字化的東西。”
吳衛(wèi)東認為,現在物聯網還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傳感器與物聯網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過程。傳感器要發(fā)展,物聯網的整個生態(tài)鏈和商業(yè)模式都要有進一步的完善,可能需要五年或者十年的一個過程。
圖:ST的傳感器已應用在不少可穿戴設備(包括智能手環(huán)、虛擬現實設備等)當中。
可穿戴設備并沒有那么簡單 只是來得太快
正如我們在與IEEE高級會員袁昱博士交流過程中一致同意的,現在可穿戴設備用戶普遍存在著“三分鐘熱度”現象。在吳衛(wèi)東看來,“可穿戴設備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我們只是覺得它看起來很簡單,反而讓人們對可穿戴設備有了懷疑。從事物的發(fā)展本身來看,它就是不可能這么快的,大家是在催化它而已”。
具體來看,廠商們需要提高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性。這些設備有一個所謂的用戶黏度——也即用戶是真正的想戴,而不只是追求新鮮感。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幾年前,大家都認為手機屏幕太大是不好的,但現在的發(fā)展已經變成手機屏幕小是不能接受的,而這個轉變是因為現在我們感覺到了屏幕大帶來的便利性。他說,“之所以我們感受到了這樣的便利性,肯定因為是里面的內容。最終是因為內容?!?/p>
如何提高可穿戴設備的黏度?吳衛(wèi)東表示,還是要從內容和服務下手?!澳壳案鞔髲S家都在做服務,可能下一個爆發(fā)成長的企業(yè)就是因為它找到了合適內容。硬件的體現,萬物不離其宗,手表也好,手環(huán)也好,這些都無所謂,重要的是真正可以體現的內容。硬件當然要考慮到其功耗、待機,但最需要做的還是要真正了解到用戶佩戴這些設備的受益是什么,而不是出發(fā)點是什么”。
“現在可穿戴設備是“被”穿戴的,而不是用戶想穿戴的。”他直言到,智能穿戴設備的發(fā)展是一個進步的過程,它取決于各種技術,不單單只是傳感器的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工程。
評論
查看更多